一、财务共享会让几千万会计人失业吗
不会的,会计这行和其它行业不同,这个工作,必须要真人去操作,去计算,再牛的软件也不可能把会计顶掉。
二、现在的财务机器人都能做什么?
你说小 帮财务软件机器人么?
小 帮软件机器人可替代财务流程中的手工电脑操作(特别是批量、高重复的),利用新技术,一种人与新技术“混动办公”的状态。
如收入辅助做账、报销费用辅助做账、自动开具发票、自动下载银行回单、自动出具资金报表、自动录入付款信息、自动合并数据与汇总统计等。
另外,财 务人可通过鼠标简单操作,配置小帮-财务软件机器人,大量重复、标准化、流程化的核算、记账等电脑操作,都可以交给更精准、高效的小帮软件机器人。
三、uibot和按键精灵哪个强大
两个软件同属于同一个创始人,由于两个软件针对的领域不用,不存在哪个强大,哪个厉害。
UiBot定位是PRA领域,按键精灵在设计之初就是为游戏方面设计的。所以按键精灵在图色识别领域做得比较出色,而UiBot是一个开发RPA机器人的平台,在开发RPA等办公领域,是国内RPA市场比较出色的一款软件。
针对游戏领域的“软件机器人”应运而生软件,其中最著名的是2001年问世的“按键精灵”。按键精灵最早在Windows电脑上运行,针对Windows客户端游戏进行自动化操作;从2009年起,出现了“网页版按键精灵”,针对网页游戏进行自动化操作;从2013年起,又出现了“手机版按键精灵”,针对Android手机上的游戏进行自动化操作。这样一套产品体系,把主流游戏一网打尽,其技术积累之深厚可见一斑。
但按键精灵的成功绝不在于技术上的优势,而是其“简单易用”的设计理念。按键精灵本身不是一个软件机器人,而是软件机器人的制造工具,这套工具要足够容易上手,让不是IT专家的游戏玩家也能轻松掌握,才算是达到“及格线”。在这一点上,按键精灵做得很成功,目前已经有几万名游戏玩家能够熟练地用按键精灵制造自己的“软件机器人”,并分享给更多的人使用,而这些玩家大多数并不精通IT技术,甚至没有接受过高的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讲,2001年出品的“按键精灵”完全可以看作是国内RPA的先驱。实际上,当2017年RPA的概念在国内开始生根发芽的时候,国内有很多介绍RPA的文章,都会用按键精灵来举例子。虽然按键精灵本身是针对游戏设计的,和财务等领域的“软件机器人”有所不同,但因为名气大,容易理解,用来阐述RPA的概念再合适不过了。
那么,按键精灵的制作团队现在在做什么呢?他们在RPA方面有无斩获呢?当然有,他们认真分析了RPA的具体需求,对按键精灵进行了一次几乎推倒重来的大革新,既保留了团队十几年以来的积累,又积极满足RPA的需求,打造出一款强大、易用、快捷的RPA平台。没错,这就是UiBot!
现在,您终于明白为什么UiBot有资格傲视群雄了吧?
由于面向的领域不同,按键精灵和UiBot从基本理念上有很多不同点,技术上的差异更是天翻地覆:
四、私域流量运营有哪些技巧
结合企业微信营销机器人的特点、优势,我们来看看究竟如何从零开始打造私域流量。
1、获客。
核心操作就是客户添加。当你只有1个微信号时,也许添加还无法刺痛你。当你拥有10+个微信号,5-6万客户(甚至更多)的情况下,还一个个手动加吗?雇人不考虑成本吗?
怎样高效快速的将客户添加到企业微信中?企业微信营销机器人可以帮你搞定这些琐事。基于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与企业微信完美结合,每天稳定、持续帮你自动批量为企业微信加好友,可海量运营,不担心被封号。为后期构建企业私域流量池打下基础。
人工添加1位客户平均耗时20秒,添加500位客户则要耗费3小时。而企业微信营销机器人添加1位客户仅需10秒,500位客户仅仅1.4小时。时间节省一大半,效率提升100%。
2、留客。
核心操作就是推送消息。这么多客户如果要客服一对多打招呼、发消息,不停切换账号聊天,得操作到猴年马月?并且手动方式效率低下,粉丝印象差。特别是每次有营销活动时,客服手机端消息发送,后续加好友,一个个独立操作,人工时间成本消耗大。
通过企业微信营销机器人,营销活动批量微信消息发送、自动应答,大大解放了客服双手,提升回复效率,及时触达客户。有效提升企业微信私域流量的管理效率,更加科学和精准管理老客户和新粉丝。
人工发送1条消息大约耗时10秒钟,如果每天要给500位客户发送消息,则需要1.4个小时。企业微信营销机器人发送1条消息仅需5秒钟,发给500位客户也就才40多分钟,省时省力。
3、风险。
避免离职员工的骚操作。员工离职,带着用户跑路这样的事每天都在上演。企业微信营销机器人可实现用户的一键转移,统一管理方便交接,有效减少用户流失的风险。
4、成本。
即便这种技术含量很低的工作,雇人的话也要3-4K/月。企业微信营销机器人只需要2000元/年,相当于1天仅需5块钱,就能雇佣到可以搞定2个人工作量的“虚拟员工”。
企业微信营销:
五、财务机器人和自动会计的区别是什么
关于对财务机器人的理解:
先说德勤引爆的四大事务所的财务机器人,感觉很酷炫,很科幻,外界以为财务会被机器人取代了。这种线性的思维,做为不了解财务的人来说可以理解。的确,记账这个事情是简单和标准化的劳动。“财务即IT”这个观点也广受认可。但是冷静下来想想,目前的这些财务机器人实现的功能酷炫成分大于真实的价值。 财务机器人无非是让记录价值这件事情高效化了,也让财务人员从底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去做更有价值的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的事情,这个是值得肯定的。然后仔细想想,当我们处在从IT(信息技术)时代向DT(数据技术)时代转变的时候,不仅仅是提高记录价值的效率就够了。节省低端的财务人员并不是企业关注的重点,而怎么把业财融合,把数据价值最大化才是企业在DT时代关注的重点。 在做好业财融合的同时,裁掉低端财务人员是个自然而然的事情,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四大机器人的真实意图在于审计的全量化而非抽样化,降低他们对大型企业的审计成本,也是对数据的价值变现吧。 所以人家站在审计的角度,把企业做不好或者做不到的事情从这简单点切入进来了。但是这个立场还是不一样的。企业还是要关注自己的核心问题到底是记账效率还是业财融合不完善和不充分。请参看笔者的《智能财务时代下财务工作的核心问题》
大家都愿意去做简单易懂,能够马上见成效的事情,而这样的事情,一般只是解决表象问题。如同市面上很多报销类的SaaS软件一样,没有搞清楚为什么会有报销问题存在,仅仅提升一个事后处理的效率,没有去报销化,没有控制企业的财务黑洞,解决方案都是流于形式。
关于对财务共享中心的理解:
首先财务共享中心是工业时代和PC时代的产物,那个时候中心化,集约化是最适应那在那个时代发展的产物。财务共享中心在中国也发展了10余年,真正做好做出效果的企业并不多。然而在这10多年,科技已经迭代了好几轮,已经从PC时代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马上进入物联网时代或者DT时代,财务共享中心的几个不适应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
1.中心化思维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不契合: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志就是共享,共赢和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注意这里的共享是指数据与信息的共享而不 是财务共享中心里面的职能共享,业务处理能力共享。去中心化就是组织形态的变革,要跨职能和阿米巴化,中 心化的思维不会适应新兴组织形态的要求,反而成为了掣肘和瓶颈。应该把决策权交给能够“听见炮声”的团队。
2.统一和规范的财务数据处理是否一定需要集中:
在工业时代和PC时代,互联网技术和数据自动化处理能力没有像当前那么发达的时候,这种财务共享中心的 做法是符合当时技术环境和时代需求的。 而现在的科技已经能够根据场景与技术的结合,智能化实时按照预设好 的规则进行标准化处理的时候,再去做财务共享中心的集中化处理,显得没有和当前时代的技术融合起来。 企业目 前要做到财务记账和处理规范统一,重心是放在规则和流程的梳理,做好场景的预设和判断,然后智能化的业财一 体化系统能够根据场景和预设规则自动处理,并且自动记账,那么上述的财务机器人和财务共享中心所想解决的问 题都一并解决了。而不是,现有企业的解决方案估计会是上一个财务共享中心和财务机器人。看起来很好和实际的 效果,这个大家在对比一下智能财务的理解,就能够有清晰的判断了。
关于对智能财务的理解:
智能财务,最关键的要素是一定要把管理会计的专业能力和DT时代的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帮助企业管 理者和财务工作者实现从事后的记录价值到实时的创造价值的转变。 那么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先帮助企业做到业财融 合。没有这个基础,那么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仍然停留在方案和纸面上。
企业成功经营和管理一定是先终后始,先算后做;智能财务是把管理会计的无边界的定义用技术的无限扩展的能力 实现出来。因为企业管理问题多种多样,从成本到绩效,从人员到激励,最终的运营数据的最终反映是财务数据。财务 数据的事后价值是远远小于财务数据的规划价值,预测价值,过程管理的分析价值。
所以智能财务解决问题的着眼点一定是要和业务融合起来,在业务的源头把可能需要控制的风险,需要提供的财务 支持;需要提升的效率,需要留下的数据多维度标签,需要设定的场景都提前规划好,设计好,然后让技术来按照这些规划来追踪,判断,控制,分析,记录。这样的好处是原来企业飘着各种表象级的问题,通过智能财务的解决方案,抓住源头与根源,连根拔起式的方式,让企业的业绩和效率最大化的提升。请参看笔者的《en+智能财务如何提升上市企业市值管理水平》。
最后,从智能财务到智慧财务的迭代:
人工智能的发展,会让智能财务走向智慧财务,智慧涵盖了对数据的处理,自然语义的判断,人工智能的思考和方案的推荐,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经营决策支持的数据。技术和时代不断的在变化,但是财务的本质并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