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于海的知识?
大海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占据了地球表面的71%1。海洋国土版块包括内水和边水水域,其中内水和边水水域约470万平方公里,东部和南部海岸线1.8万千米,海域分布大小岛屿7600多个,台湾岛为最大岛屿,面积为35798平方公里2。海洋地貌包括海山、海丘、海岭、海沟和深海平原等2。海洋平均深度约为3.7公里,约有75%的海床深度在3-6公里间,只有约1%的深度更深,最深的水域分布在较窄的海沟中,其中大部分与太平洋岛弧有关,目前已知最深的是马里亚纳海沟的11034米3。大海的特征主要由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压力决定,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其表面吸收的太阳能,而表面的水温会随纬度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
二、有关于恐龙的知识?
恐龙可分为鸟类和非鸟恐龙。其中,非鸟恐龙只生活在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已于6500万年前全部灭绝。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部分非鸟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三、有关于团的知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受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管辖;同时,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托领导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工作,指导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开展工作。
中国共青团的前身“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陈独秀和李大钊响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下于1920年8月成立,其全国性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则于1922年成立。1925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共青团的性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1988年5月8日,共青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确定代团歌的决议》,决定《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胡宏伟词、雷雨声曲)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代团歌。2003年7月22日,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确定《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四、有关于蜜蜂的知识?
蜜蜂是一种昆虫,通常生活在社会群体中。蜜蜂主要以花粉和花蜜为食,通过采集花蜜和花粉来制造蜂蜜和蜂王浆等产品。蜜蜂是非常重要的传粉者,促进了农作物繁殖和生长。
蜜蜂社会分工明确,分为工蜂、雄蜂和蜂王。工蜂负责采集花蜜和花粉、养育幼蜂、修建蜂巢和保卫巢穴等任务;雄蜂主要负责与蜂王交配;蜂王则是整个蜂巢的领袖,负责产卵和控制整个蜂巢的行动。
蜜蜂在采集花蜜和花粉时会利用触角等感觉器官来感知周围环境,并在蜂巢内通过蜂舞来传递信息。此外,蜜蜂还有很多种类,包括蜜蜂、野蜂、黄蜂等,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和习性。
五、有关于纳米的知识?
纳米是指一种技术尺度,即1纳米等于10^-9米,是微观世界的一种。纳米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包括纳米材料、纳米电子、纳米光学、纳米医学等领域。其中,纳米材料在新型能源、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如纳米管、纳米线和纳米板等;纳米电子则已被应用在集成电路、存储芯片等领域;纳米光学则在光电子信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目前,纳米技术已经成为各国科研和产业界高度关注的领域,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应用领域出现。
六、关于月亮的有关知识?
月球知识
月球表面既无大气,也无水分,没有风霜雪雨,没有江河湖海,更不要说鸟语花香的生命现象了。一句话,月球是个死寂的星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月面上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过,它表面的辉光现象就是一例。月球表面有时突然出现某种发光现象,甚至还有颜色变化,它引起了天文学家们的兴趣和关注。
1958年11月3日凌晨,前苏联科学家柯兹列夫在观测月球环形山的时候,发现阿尔芬斯环形山口内的中央峰,变得又暗又模糊,并发出一种从未见过的红光。两个多小时之后,他再次观测这片区域时,山峰发出白光,亮度比平常几乎增加了一倍,第二夜,阿尔芬斯环形山才恢复原先的面目。
柯兹列夫认为,他所观测到的是一次比较罕见的月球火山爆发现象。他说,阿尔芬斯环形山中央峰亮度增加的原因,在于从月球内部向外喷出了气体,至于开始时山峰发暗和呈现出红色,那是因为在气体的压力下,火山灰最先冲出了火山口。
柯兹列夫的观点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其中包括一些颇有名望的天文学家。他们承认阿尔芬斯环形山的异常现象是存在的;但认为不能解释为通常的火山爆发,而是月球局部地区有时发生的气体释放过程。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即使是冷气体也会表现出柯兹列夫所注意到的那些特征。
早在1955年,柯兹列夫就在另一座环形山——阿利斯塔克环形山口,发现过类似的异常发亮现象,他也曾怀疑那是火山喷发。1961年,柯兹列夫又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中央观测到了他熟悉的异常现象,不同的是,光谱分析明确证实这次所溢出的气体是氢气。
这类现象究竟应该怎样解释呢?是火山喷发?还是气体释放?或者是其他什么现象呢?
红色斑点
天文学家们还不止一次在月球面上发现神秘的红色斑点。也是那个阿利斯塔克环形山,美国洛韦尔天文台的两位天文学家在观测和绘制它及其附近的月面图时,先后两次在这片地区发现了使他们惊讶的红色斑点。第一次是在1963年10月29日,一共发现了3个斑点:先是在阿利斯塔克以东约65公里处见到了一个椭圆形斑点,呈橙红色,长约8公里,宽约2公里。在它附近的一个小圆斑点清晰可见,直径约2公里。这两处斑点从暗到亮,再到完全消失,大约经历了25分钟的时间。
第三个斑点是一条长约17公里、宽约2公里的淡红色条状斑纹,位于阿利斯塔克环形山东南边缘的里侧,出现和消失时间大体上比那两个斑点迟约5分钟。
第二次他们观测到奇异的红斑是在1个月之后的11月27日,也是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附近,红斑长约19公里,宽约2公里,存在的时间长达75分钟。这次由于时间比较充裕,不仅有好几位洛韦尔天文台的同事都看到了红斑,还拍下了一些照片。为了证实所观测到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他们还特地给另一个天文台打了电话,告诉那里的朋友们赶快观测月球上的异常现象,但故意没有说清楚是在月球上的什么地方。得到消息的大文台立即用口径175厘米的反射望远镜(那两位洛韦尔台的天文学家用的是口径60厘米折射望远镜)迸行搜寻,很快就发现了目标。结果是,两处天文台观测到的红斑的位置完全一致,说明观测无误。红斑确实是存在于月面上的某种现象,而不是地球大气或其他因素造成的幻影。
这两次色彩异常现象都发生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区域,而且都是在它开始被阳光照到之后不到两天的时间内。考虑到这些方面,有人认为月面上出现红色斑点的现象可能并不太罕见,只是不知道它们于什么时间、在什么地区出现,而且出现和存在的时间一般都不长,要观测到它们就不那么容易了,需要具备较大和合适的观测仪器,以及丰富的观测经验和技巧,同时认为这类现象可能与太阳及其活动有关。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类变亮和发光现象经常发生,单是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区域,有案可查的类似事件至少在300起以上,表明它们是由于月球内部的某种或某些常存原因引起而形成的。
1969年7月,首次载入登月飞行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到达月球附近和环绕月球飞行时,曾经根据预定计划,对月面上最亮的这片阿利斯塔克环形山地区进行了观测。这座著名环形山的直径约37公里,山壁陡峭而结构复杂,底部粗糙而崎岖。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是从环形山的北面进行俯视的,他向地面指挥中心报告说:“环形山附近某个地方显然比其周围地区要明亮得多,那里像是存在着某种荧光那样的东西。”遗憾的是,宇航员们没有对所观测到的现象作进一步的解释。
红色发光现象
就在洛韦尔天文台的两位科学家发现阿利斯塔克环形山附近的红斑时,英国的两位科学家注意到了另一个著名的环形山——开普勒环形山也存在类似现象。开普勒环形山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东南方向,直径约35公里,是带有辐射纹的少数环形山之一。1963年11月1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在拍摄开普勒环形山及其附近地区的照片时,注意到就在这片地区内,在两小时内两次出现了红色发光现象,发光面积大得使他们惊讶,每次都超过了10000平方公里。
他们从三个方面对这次有色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他们指出持续时间不长而面积那么大的发光现象,不可能由某种月球内部原因造成,而应该认为是起因于太阳。其次,他们认为,由于月球不存在大气,月面受到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全部太阳辐射的猛烈袭击,这时,月面的某些地方有可能被激发而发光,面积也可能比较大。再次,他们明确提出,开普勒环形山这两次发光现象的根源在于太阳面上出现了耀斑。11月1日那天,太阳上出现了两次规模不算大的小耀斑,它们的时间间隔与开普勒环形山的两次红色发光现象的时间间隔基本一致。
两位英国科学家的观点比较新颖,但他们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如果他们把月面辉光现象与太阳耀斑联系在一起的解释是正确的话,那么,月球发光现象也该有周期性,而且在太阳活动极大、耀斑出现较多的那些年份里,红斑现象也应该出现得更多、更频繁。观测表明,这样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亮点位于月球明暗界线附近
1985年5月23日,希腊的一位学者正在调试自己门径为11厘米的折射望远镜。当时月球的月龄为4,也就是从月朔算起,大体上只过了4天的时间。在连续拍摄的7张月球照片中,有1张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照片上出现了一个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清晰的亮点。经过核查,亮点位于月球明暗界线附近的普洛克鲁斯C环形山地区。
对此,希腊学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他认为:由于月面没有大气,被太阳照亮的月面部分的温度,与没有太阳照亮部分的温度相差悬殊。当太阳从月面上某个地区日出时也就是从那些正好处在明暗界线附近的地区日出时,一下子从黑夜变为白天的那部分月面温度迅速升高,从零下100多摄氏度升到100多摄氏度。强烈而迅速的温度变化使得月球岩石胀裂开来,被封闭在岩石下面的气体突然冲到月面,迅速膨胀,产生了明亮而短暂的发光现象。
最近,美国的一位通讯工程师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他曾检测过一些从月球上采集回来的月球岩石标本,发现岩石中含有像氦和氩之类的挥发性气体。他认为,月岩热破裂时释放出来的电子能,完全有可能把挥发性气体点燃,引起短暂的闪光现象。他还表示,他的设想并非毫无根据。据说,月球岩石在地面实验室里进行人工断裂时,确实曾放出过小火花。
过去也确实多次有人在月球明暗界线附近,发现过这类短暂的发光现象。但是,在得不到阳光的月球阴暗部分,也曾观测到过这种闪闪发光现象。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短暂的现象
七、关于茶叶的有关知识?
茶为国饮,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绿茶为不发酵,杀青为核心工艺,绿汤绿叶;红茶为全发酵,发酵为核心,红汤红叶;黄茶为闷黄,黄汤黄叶;白茶为轻微发酵,萎凋、干燥制成;黑茶为后发酵茶,越陈越香;乌龙茶为半发酵,具有独特高香,以及岩韵、观音韵等。
八、有关于戏曲的知识
有关于戏曲的知识
戏曲的魅力与历史
中国戏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是中国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戏曲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戏曲起源于中国古代祭祀活动,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和艺术规律。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角色扮演、唱腔演唱、动作表演等手段,生动地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与思想。
戏曲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文化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交流的载体。通过观看戏曲演出,人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和审美意识。戏曲演员们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内涵,为观众带来了艺术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中国传统戏曲的分类
中国戏曲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差异,形成了多个不同的剧种。其中,京剧、豫剧、越剧、评剧等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瑰宝,被誉为“百戏之母”。它起源于北京,通过简练的动作、独特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京剧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豫剧是河南地区的一种戏曲,以其豪放、激情的唱腔和表演风格而闻名。它的表演形式多样,既有悲剧性的故事,也有喜剧性的段子,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越剧起源于浙江,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它以其独特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和精美的戏服而闻名。越剧《红楼梦》、《窦娥冤》等作品被誉为中国戏曲的经典之作。
评剧是北方地区的一种戏曲,以其悲壮的唱腔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它在表演上追求真实与传神,以及情感的表达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戏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承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戏曲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它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许多措施被采取。
一方面,一些戏曲学校和培训班为有意学习戏曲的人提供了学习机会。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基本功和专业知识,逐步掌握戏曲表演的技巧。同时,一些文化机构也积极组织戏曲演出和展览,为观众提供了接触戏曲的机会。
另一方面,一些戏曲演员、导演和爱好者致力于创新和改革戏曲艺术。他们尝试将传统戏曲与现代元素结合,创作了一些新的戏曲作品。这些作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也更能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此外,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也为戏曲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渠道。通过网络平台,观众可以方便地观看戏曲演出和学习相关知识,戏曲艺术也得到了更广泛传播。
戏曲的未来展望
尽管戏曲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它仍然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戏曲不仅是传统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未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护措施,保护好传统戏曲剧种和文化遗产。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戏曲教育,培养更多的戏曲人才,为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传承和创新,戏曲将继续在中国文化的舞台上发光发热。让我们一起珍惜和弘扬这一传统艺术,让戏曲的魅力在未来继续传承下去。
九、所有关于箫的知识?
箫又名洞箫、单管、竖吹,也是一件非常古老的乐器。
它一般由竹子制成,直吹,上端有一吹孔,有六孔箫和八孔箫之分,以按音孔数量区分,六孔箫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
箫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上亦称为笛,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横吹笛子竖吹箫”,即笛箫之间最基本的差别。
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十、有关于环保的知识
有关于环保的知识
环保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随着人们对环境影响的认识不断增强,环保意识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作为个体,每个人都能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环保知识和行动起来,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的环保概念和实践。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环保领域中的核心概念,意味着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也不能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可持续发展涉及到合理利用资源、注重循环再生、减少废物产生和降低对环境的损害。我们可以通过购买环保产品、倡导节约用水和用电、鼓励循环经济等方式来支持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威胁日益严峻,我们需要采取行动来减少对能源资源的依赖,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个人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处做起。比如,我们可以在家中使用低耗能电器、合理规划暖气和空调的使用时间、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共乘出行等方式来减少能源消耗和减排。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回收再利用为核心的经济模式。它强调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环境负担。
循环经济的实践包括废物分类回收、再制造、再循环利用等方法。与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有助于改善环境。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一种重要的环保行动。树木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空气污染、保护土壤和水源等多种作用。
个人可以积极参与植树行动,无论是在家中种植几盆绿植,还是参加志愿者植树活动,都能为改善环境做出贡献。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支持植树组织和参与森林保护项目来推动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减少塑料污染
塑料污染是当前环保领域中的严重问题。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和难以降解的特性,导致了海洋和土壤中塑料垃圾的堆积。
个人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减少对塑料制品的使用开始。例如,使用可替代的环保材料袋购物、拒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尽量选择包装简单的产品等。此外,支持塑料回收和循环利用也是减少塑料污染的重要举措。
总结
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全球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植树造林和减少塑料污染等关键的环保概念和实践。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生活中采取简单的行动,如购买环保产品、减少能源消耗、参与植树行动和减少塑料污染等,从而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