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些年来我国的科学发展的资料有哪些?
2.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
(1) 2000年12月2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它与2000年10月31日发射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将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个系统建成后,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 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 2001年1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1月16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准确返回并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在新世纪的首次发射,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在纳米技术领域屡创佳绩
我国科学家在纳米科技研究方面,居于国际科技前沿。最近的一次,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发现纳米金属的“奇异”性能—超塑延展性,纳米铜在室温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绕,被誉为“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从总体看,目前我国有关纳米论文总数排行世界第四,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已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
4.超级计算机智能化
2000年11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首次亮相。类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5.国家“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览举行
2001年3月,国家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863”计划自1986年3月实施以来,共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863计划重点支持的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距离明显缩小,开始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术从无到有,如今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另有25%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原来的基础上也有很大进步。
二、纳米技术的运用
纳米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是在0.10至100纳米(即十亿分之一米)尺度的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崭新技术。
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被专家们预测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纳米技术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或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因此,纳米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传统的解释材料性质的理论,只适用于大于临界长度100纳米的物质,如果一个结构的某个维度小于临界长度,那么物质的性质就常常无法用传统理论解释。在20世纪末,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正试图在中等级别领域,即单个分子或原子级别到数十万个分子级别之内,发现新奇的现象。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兴起对纳米技术的研究。纳米技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当金属或非金属被制成相当于100纳米或100纳米以下的物质时,它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会发生出乎意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强度、韧度、比热、导电磁吸收性等方面。因此,人类可以利用纳米技术选定原子构成分子,制造出各种各样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将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添加到产品中,从而使产品表现出意想不到的新性能,这是纳米技术带来的奇迹。近年来我国“纳米热”持续加温。现今,我国已有4500余名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研究人员,在纳米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然而,和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形成鲜明反差,我国的纳米技术应用及纳米材料产业化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当前人们对纳米技术的研究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开发存在误区,缺乏灵活的思维,这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纳米技术概念庸俗化。人们在探索纳米世界的过程中,已经偏离了纳米科技的真正含义,盲目的追求小尺寸,认为纳米技术就是纳米材料就是传统显微技术的扩展和延伸,要知道,衡量纳米时代是否真正来临的标准是要看纳米器件的研制水平和应用程度,具体的说,就是要看纳米技术的产业化程度。
二、纳米技术的开发呈现单一化发展。人们在开发纳米技术的同时,对于纳米技术的应用概念比较模糊,因此。科研成果与其他领域缺乏沟通,导致纳米技术只能是实验室的宠儿,使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出现严重障碍。
三、纳米技术,纳米是什么意思?
纳米(nm),又称毫微米,是长度的度量单位。
单个细菌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用显微镜测直径大约是五微米。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一根头发的直径是0.05毫米,把它径向平均剖成5万根,每根的厚度大约就是一纳米。也就是说,一纳米就是0.000001毫米.纳米科学与技术,有时简称为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纳米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与纳米相关的很多新兴学科。有纳米医学、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等。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知道纳米技术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世界各国都不惜重金发展纳米技术,力图抢占纳米科技领域的战略高地。我国于1991年召开纳米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制定了发展战略对策。十多年来,我国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在纳米材料学领域取得的成就高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充分证明了我国在纳米技术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纳米效应就是指纳米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或反常的物理、化学特性,如原本导电的铜到某一纳米级界限就不导电,原来绝缘的二氧化硅、晶体等,在某一纳米级界限时开始导电。这是由于纳米材料具有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等特点,以及其特有的三大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对于固体粉末或纤维,当其有一维尺寸小于100nm,即达到纳米尺寸,即可称为所谓纳米材料,对于理想球状颗粒,当比表面积大于60m2/g时,其直径将小于100nm,达到纳米尺寸。
现时很多材料的微观尺度多以纳米为单位,如大部份半导体制程标准皆是以纳米表示。直至2012年6月,最新的中央处理器制程是22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