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时代造就英雄,还是英雄造就时代?
从历史唯物论的角度来看,时势召唤英雄、锻炼英雄、筛选英雄。所有登上历史舞台的角色,都是时代大潮和人民群众的选择。
“英雄造时势”强调和夸大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二、英雄是如何造就的?
“时事造就英雄”。但凡被称为英雄,就是做出了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或用一己之力帮着改写了人类历史的伟大人物。
这就得具有异于常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这得来源于千锤百炼的人生经历的锻造和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英雄”的出世之路一定是充满了荆棘坎坷、挑战的血泪之路。
三、到底是历史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造就了历史?
!历史成就英雄,英雄书写历史,世界不是割裂的而是彼此联系的,历史与英雄两者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包容与促进的,历史的演进有其客观规律,英雄个体的出现或有偶然,而英雄创造的伟业却往往符合历史的客观规律,所以要以辩证的联系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不能片面绝对。
四、时代造就英雄的定义观点?
时势造英雄说明了英雄的出现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英雄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在某一社会历史时期,英雄的出现是必然的,但谁会成为英雄有其偶然性,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英雄的出现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因此有其历史局限性。
时势造英雄是说一个英雄的出现是由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客观环境造成的,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反之,英雄造时势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夸大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扩展资料:
人们比较容易接受自然的客观性,因为人们在自然现象中看到的是重复性,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日月运行,生老病死......自然规律存在于人的活动之前、之外,不依赖人的活动而存在。
自然界中不存在目的性,一切都处在盲目的相互作用之中,自然规律就是在这种盲目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并发挥作用。
但是人类社会中,人物是独一无二的,不仅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的历史人物也是独一无二的,就是普通的群众也是独一无二的。实际上,社会发展规律同样是客观的。
五、勇气造就英雄的名言警句?
1、要想顺利地生存下去,不仅要有无惧危险的勇气,更要有发现危险的能力,如果你嗅不到明天的危险,那么明天也许就是你的死期。
2、看着昨天流逝的心情,想去挥霍明天的勇气,不经意间做了今天的傀儡。
3、借着希望和勇气,在人生路上努力向前走,即使不知道通向何方,还是一步一步前行,再难过的时刻,也不放弃。
4、有时候,我们会很讨厌自己现在的状态,可又缺乏放手一搏的勇气。
5、有太多不安。有太多不敢。有太多我们无法触及的海岸线。我们没有勇气触摸那片蔚蓝。如同我们只能生活在自己创造的梦幻。说服着自己,你不孤单。
6、如果您失去了金钱,失之甚少;如果您失去了朋友,失之甚多;如果您失去了勇气,失去一切。
7、原谅我的懦弱。只是我没料到,原来,竟连你都无法给我勇气了。
8、再没有勇气像小时一样说我是最棒的,因为这会被世俗称为“自大”。
9、有勇气在自己生活中尝试解决人生新问题的人,正是那些使社会臻于伟大的人。那些仅仅循规蹈矩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
10、越长大越是变的脆弱,越是小心翼翼。或许,我们都已经失去了当时的勇气。
11、发明家全靠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进。
12、对一切人来说,寿限都极短,死了也不能再生,但是一个有勇气的人职责是靠他的功绩延长他的名声。
13、对抗人生污辱的最好武器是勇气、任情恣意和忍耐。因为勇气使人坚强;任情恣意可教人诙谐;而忍耐则可让人沉静。
14、我问你要的安定,你始终没有回复我。是时候放手让你走自己的路了。离开你是那么的不舍如果你能挽留我就多了一些勇气放弃安定。
15、只要有一点希望,人就会本能选择逃避,只有拿走他的一切,他才会有勇气面对现实。
16、在青春的掩护下,颓废是勇气,懒惰是反抗,空虚是性感。
六、时势造就英雄事例?
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一代英雄。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
年少时曾学习书法不成,又学剑,仍不成。立志要学「万人敌」(就是能抵挡一万人的本领),于是从叔父学兵法。
但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时志向远大。
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
二十四岁的项羽,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项梁起义后,征集精兵八千,项羽做了裨将(副将)。
为了便于号召,采纳谋士范增建议,立前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建都于盱眙,仍称楚怀王。项梁率义军在和秦军战斗中接连取胜,产生了骄傲轻敌思想。
结果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被秦军章邯指挥的军队打败,项梁战死。 定陶之战后,秦军北渡黄河,攻打起义抗秦的赵王歇和张耳,将赵军围困于巨鹿(今河北平乡)。
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率兵救援。宋义率军到达安阳(今河南安阳南),便畏缩不前,屯兵四十六天。
当时,阴雨连绵,起义军缺衣少粮,处于困境之中。项羽当机立断,杀了宋义,迫使楚怀王任他为上将军,并命他立即挥师北上救赵。
项羽率车进抵漳河南岸与秦军隔岸对峙。他先派英布、蒲将军带领二万精兵渡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
随后亲率主力渡河,凿沉船只,毁坏炊具,烧掉营舍,每人只带三天口粮,这就是著名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一到战场,楚军便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把秦军包围起来。
项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楚军个个勇猛杀敌,一以当十,九战九捷,大败秦军,俘获秦将王离,杀死秦副将苏角,迫使秦副将涉间自杀,解了巨鹿之围。在项羽军与秦军激战时,各路诸侯援军却缩在壁垒上观看,不敢参战。
战斗结束后,项羽召集援军将领,他们「入辕门,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成了诸侯军的统帅。
巨鹿之战后,项羽乘胜追击,秦军节节败退,军心涣散。章邯见大势已去,率二十万秦军投降了项羽。
项羽却在西进途中,在新安城(今河南绳池东)下令将这二十万降卒全部坑杀。这时,另一路起义军汉高祖乘秦军主力被项羽牵制在巨鹿,关中空虚,占领了咸阳。
项羽大为不
七、时势为什么造就了英雄?
因为吋势就是当时的社会形势与氛为,人们的主观意识,受这种爱国思想的教育争当先进,争当英雄成了社会主流
八、时代造就英雄什么意思?
时势造英雄说明了英雄的出现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英雄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在某一社会历史时期,英雄的出现是必然的,但谁会成为英雄有其偶然性,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英雄的出现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因此有其历史局限性。
时势造英雄是说一个英雄的出现是由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客观环境造成的,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反之,英雄造时势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夸大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九、是什么造就了英雄英语作文?
首先用英语开门见山写明是什么造就了英雄的观点和认识,其次用英语,列举相关事例,对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进行分析和论证,最后用英语写出结论,并再次强调自己对是什么造就了英雄的观点和认识
十、是英雄改变了历史,还是历史造就了英雄?
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历史造就了英雄。
关于这个问题,我必须纠正一下。英雄是不可能改变历史的,因为英雄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又何谈改变历史呢?
历史造就的英雄可谓数不胜数,既然答案只有一个,那我们就聊几个历史造就的那些英雄们吧。
1.卫青,字仲卿,西汉名将,汉武帝时官拜大司马,大将军。公元前138年,因陈皇后妒忌卫青的三姐卫子夫怀了武帝的孩子,于是便捉了当时还没有受到武帝重视的小舅子卫青。武帝知道后大怒,立马就给卫青加官封赏。原来被捉有时候也不是坏事,卫青从此进入武帝的视线。公元前129年,匈奴南犯上谷,武帝分兵四路出击(公孙贺,公孙敖,李广,卫青)。其他三路都没有战果,最倒霉的还是李广,被俘虏,最后还是靠装死逃回来的。而卫青,深入险境,沉着冷静,直捣龙城,一战成名,俘虏700人而还。 公元前128年,卫青领兵三万再次长驱直入,斩首俘虏数千人。公元前127年,匈奴大举入侵上谷,渔阳,卫青领军迅速占领高阙,切断匈奴与后方的联系,再将其包围吃掉。此战让汉朝控制了河套地区。公元前124年,武帝命卫青统领大军攻击匈奴右贤王,大军打了右贤王一个措手不及,俘虏小王十余人,男女万人,牲畜千百万头。公元前123年,卫青又两次出击匈奴,杀匈奴军过万。公元前119年,武帝大力支持,以充足的物资和兵力支持卫青和霍去病分兵两路远征漠北,卫青出塞一千多里遇匈奴单于主力,俘虏斩杀一万九千余人,可惜让匈奴单于逃走了。漠北之战,匈汉双方各有损伤,但是击溃了的匈奴主力逐渐向西北迁移,十几年再无南下之力。卫青于公元前106年病逝,真是时势造英雄,想当初翩翩少年郎,竟能打破汉匈实力的格局,取得汉朝对匈奴第一次的胜利。
2.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公元616年,父亲李渊出任晋阳留守。时山西境内各地叛乱加上东突厥入侵,李世民曾多次跟随出征,平定叛乱抗击突厥。公元617年,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从晋阳起兵反隋,同年攻入长安,隋朝灭亡。为统一全国,李世民在浅水原之战破薛举。北战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虎牢之战大败王世充和窦建德。洛水之战击败刘黑闼。逐渐把分解的国家又带回了正规,让百姓得以远离战火的摧残。不得不说李世民在当时绝对算得上功高盖世,李唐王朝的第一功臣。他在当皇帝期间,励精图治,从谏如流,知人善任,整顿吏治。常以亡隋为戒,克制欲望,嘱咐臣子要敢于进谏。对内重视吏治清明,派大使巡查全国,考察风评,实行措施,提高政府效率。对外平定突厥等少数民族,使唐声明远播,四方宾服。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期间被称为贞观之治,也是后面李唐王朝更大盛世的基础。
3.戚继光,字元敬,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1546年戚继光深知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倭寇烧杀抢掠非常严重,于是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决心与倭寇势不两立,还天下太平。1553年受张居正的推荐,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1555年被调往浙江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并从此开启了南征倭寇的数场战役。岑港之战,戚继光和俞大猷顶住压力合力将岑港的倭寇击退。并且专门组建了精锐的“戚家军”。台州之战,戚继光于龙山大败倭寇,后倭寇反扑台州,戚继光身先士卒斩倭寇首领。倭寇又来进犯时,戚继光于仙居将其全歼。福建之战,兴化之战,仙游之战都对倭寇予以重创。戚继光掌军期间还创造了鸳鸯阵,戚家军刀,狼筅,火炮等
谈古今趣事,品百味人生,我是纪录片,谢谢你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