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dna双螺旋怎么编?

促天科技 2025-01-03 23:25 0 0条评论

一、dna双螺旋怎么编?

根据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进行制作。具体流程如下:

 1、主链: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酯键交替连接而成。主链有二条,它们似“麻花状”绕一共同轴心以右手方向盘旋, 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形成双螺旋构型。

主链处于螺旋的外则,这正好解释了由糖和磷酸构成的主链的亲水性。DNA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骨架。所谓双螺旋就是针对二条主链的形状而言的。

 2、碱基对:碱基位于螺旋的内则,它们以垂直于螺旋轴的取向通过糖苷键与主链糖基相连。同一平面的碱基在二条主链间形成碱基对。

配对碱基总是A与T和G与C。碱基对以氢键维系,A与T 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间形成三个氢键。

DNA结构中的碱基对与Chatgaff的发现正好相符。

 3、大沟和小沟:大沟和小沟分别指双螺旋表面凹下去的较大沟槽和较小沟槽。小沟位于双螺旋的互补链之间,而大沟位于相毗邻的双股之间。

这是由于连接于两条主链糖基上的配对碱基并非直接相对,从而使得在主链间沿螺旋形成空隙不等的大沟和小沟。在大沟和小沟内的碱基对中的N和O原子朝向分子表面。 4、结构参数:螺旋直径2nm;螺旋周期包含10对碱基;螺距3.4nm;相邻碱基对平面的间距0.34nm。

二、DNA双螺旋结构特点?

1.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构成双螺旋结构。

2.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构成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的碱基间能过氢键形成碱基对,碱基对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规律(A和T;G和C)。

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酯键交替连接而成。主链有二条,它们似“麻花状”绕一共同轴心以右手方向盘旋, 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形成双螺旋构型。主链处于螺旋的外则,这正好解释了由糖和磷酸构成的主链的亲水性。

三、dna双螺旋结构内容?

在分子生物学中,双螺旋结构指由如脱氧核糖核酸这一类双链核酸分子形成的结构。核酸复合物的双螺旋结构是由其二级结构产生的,并且是其三级结构的基本组成元件。1968年,詹姆斯·沃森出版了“双螺旋:DNA结构发现的个人记述”,从此双螺旋这个词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四、dna双螺旋结构特征?

1.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构成双螺旋结构。

2.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构成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的碱基间能过氢键形成碱基对,碱基对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规律(A和T;G和C)。

DNA的主链有两条,它们绕一共同轴心以右手方向盘旋, 形成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的双螺旋构型,主链处于螺旋的外侧。

五、dna的双螺旋怎么旋转?

DNA双螺旋向右旋转是所有地球生物的共性之一!

DNA双螺旋指的是一种核酸的构象,在该构象中,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结构。

DNA双螺旋的碱基位于双螺旋内侧,磷酸与糖基在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假想的中心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 两核甘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A〢T,G〣C,彼此以氢键相联系。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的力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表面有两条宽窄`深浅不一的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

六、dna双螺旋结构简式?

DNA双螺旋指的是一种核酸的构象,在该构象中,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结构。

在典型的双螺旋DNA中,每个碱基对都含有一个嘌呤和一个嘧啶:A与T配对通过2个氢键相连,C与G配对或Z配P或S配B是通过3个氢键相连。这些嘌呤-嘧啶间的配对现象被称为碱基互补,连接DNA两条链的碱基通常被比喻成梯子中的横档梯级。嘌呤和嘧啶间配对的部分原因是受到空间的限制,因为这种配对组合使得DNA螺旋成为一个具有恒定宽度的几何形状。A-T和C-G配对在互补碱基的胺和羰基之间形成双或三氢键。

七、dna双螺旋结构的特征?

DNA双螺旋

DNA双螺旋的碱基位于双螺旋内侧,磷酸与糖基在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 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假想的中心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甘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A〢T,G〣C,彼此以氢键相联系。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的力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表面有两条宽窄`深浅不一的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

大沟(major groove)和小沟(minor groove):绕B-DNA双螺旋表面上出现的螺旋槽(沟),宽的沟称为大沟,窄沟称为小沟。大沟,小沟都、是由于碱基对堆积和糖-磷酸骨架扭转造成的。

DNA超螺旋(DNAsupercoiling):DNA本身的卷曲一般是DNA双`螺旋的弯曲欠旋(负超螺旋)或过旋(正超螺旋)的结果。

八、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1.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但走向相反(一条链为3’→5’,另一条链为5’→3’)的脱氧多核苷酸链组成;两条链以脱氧核糖和磷酸形成的长链为基本骨架,以右手螺旋方式绕同一中心轴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2.在这条双螺旋DNA链中,脱氧核糖与磷酸是亲水的,位于螺旋的外侧,而碱基是疏水的。处于螺旋内部;链间形成氢键,使两条链的碱基相互配对,从而起到稳定螺旋的作用。碱基是嘌呤对嘧啶,即A-T,G-C,前者间形成两个氢键,后者间形成三个氢键。这种碱基配对也称碱基互补,具有碱基互补的多核苷酸链则称为互补链。

3.每个碱基对的两碱基处于同一平面,该平面垂直于双螺旋的中心轴。各碱基对的平面彼此平行,互相重叠,碱基对之间借纵向范德华(Van der Waals)引力使双螺旋结构更趋稳定。

4.每两个相邻碱基对平面之问的距离是0.34nm;螺旋每转一圈的螺距为3.4nm,每个旋距内含l0个碱基对。

5.碱基可以在多核苷酸链中以任何排列顺序存在。 氢键是由静电作用引起的一种弱键。虽然单个氢键在室温下不稳定。然而DNA分子中大量氢键集合在一起,产生很大维系力。碱基堆积力是碱基对之间在垂直方向上的相互作用,碱基堆积力可使碱基缔合、层层堆积,分子内部形成疏水核心,这对DNA结构的稳定是很有利的,碱基堆积力对维持DNA的二级结构起主要作用。

九、DNA双螺旋有哪些形式?

有,DNA还有三链体(三螺旋)结构和超螺旋结构。三链体(三螺旋)结构:DNA的一种特殊的结构,是由第三条核苷酸链通过胡斯坦碱基配对,与双螺旋DNA中的一条链以特殊的氢键相连形成的一种三股螺旋DNA结构。三股链均为同型聚嘌呤或聚嘧啶;第三个碱基以A或T与A≒T碱基对中的A配对;G或C与G≒C碱基对中的G配对,C必须质子化(C+),以提供与G的N7结合的氢键供体,并且它与G配对只形成两个氢键。超螺旋:DNA分子可以在双螺旋的基础上,进一步绕同一中心轴扭转,造成额外的螺旋;环状分子的额外螺旋可以形成超螺旋。超螺旋可以是右手螺旋(正超螺旋),也可以是左手螺旋(负超螺旋)

十、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

1.

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构成双螺旋结构。

2.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构成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

两条链的碱基间能过氢键形成碱基对,碱基对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规律(A和T; G和C)。

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酯键交替连接而成。主链有二条,它们似“麻花状”绕一共同轴心以右手方向盘旋, 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形成双螺旋构型。主链处于螺旋的外则,这正好解释了由糖和磷酸构成的主链的亲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