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碳中和的作用和意义?

促天科技 2025-03-09 16:59 0 0条评论

一、碳中和的作用和意义?

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温室效应

二、lng对碳中和的意义?

因而从一般观念上看,“碳中和LNG”是指在天然气的上游开采、处理、液化、运输、再气化以及最终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被其他形式的减碳行为完全抵消,进而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净零(net-zero)排放。

三、碳中和碳达峰的历史意义?

了解碳排放、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

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十四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主线,同时,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为应对气候变化共同行动贡献了关键力量。因此碳排放清晰的展现在更多人的眼前,碳排放监测更是提上了环保人的日程。

众所周知,“碳”的概念非常广泛,我们身边的大多数物体,如木材、塑料、橡胶、燃油、煤、天然气、钻石等都是含碳物质构成;而包括人类在内的已知地球所有生物,都是“碳基生物”。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由碳构成的世界,碳元素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其中,碳排放指的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而“碳中和”就是将社会发展中排放的温室气体,通过各种手段降为0,以实现“碳排放≤碳吸收”。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碳排放来源分为三类:能源(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其他工业生产中(非燃烧,如石灰生产中碳酸钙中释放的二氧化碳等)释放的二氧化碳、农业及其他活动中释放的二氧化碳。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碳排放交易,是指运用市场经济来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机制,允许企业在碳排放交易规定的排放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可以用这些减少的碳排放量,使用或交易企业内部以及国内外的能源。

碳排放监测:与环境监测相比,碳排放监测系统更为复杂,其核心是二氧化碳的核算,包括二氧化碳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直接排放即排放源直接排放出二氧化碳,而间接排放则指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四、什么是碳中和?怎么才能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方法论介绍

“方法论”这个词是我冥思苦想,觉得这是最贴切的词,但方法论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而是那种“点透”了你会发现:“原来如此,不难啊”,这种感觉得东西,才是方法论。碳中和的方法论,特别像我们准备高考,想考入名校,我们不是先吭哧吭哧使劲学,而是要先定个目标,我们要考多少分数。碳中和的目标——每年5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510亿,好大的数字啊,这是我们人类经营活动每年产生的温室气体,气体哎,换成吨,就不敢想象了,亿吨,就很厉害,我们一年要排这么多气。碳中和的目标呢,就是我们有一天可以用技术手段把这510亿吨每年的温室气体给从大气中拿走,就实现了碳中和。你以为这样就是中和吗?不,当然不是,因为就类似高考,我们得知道我们的分数从哪里来的,比如我们数学要考145分,语文要考130分这种。510亿吨温室气体的来源都是哪里来的呢?我们要拆解目标,要记住,我们目前有5大温室气体来源:

  • 生产制造-水泥、钢材、塑料:31%
  • 电力生产与储存:27%
  • 种植和养殖-动物、植物:19%
  • 交通运输-飞机、卡车、货船:16%
  • 取暖和制冷-供暖系统、冷却系统、制冷系统:7%

因为这五个来源的碳中和方式不尽相同,所以必须不同方向有各自的碳中和路径才行。

如果你对ESG感兴趣,想更多了解ESG相关的内容,我推荐你来听一下这节课。课程会详细讲解“ESG是什么?为什么要学ESG?ESG投资机会以及ESG在金融的应用“等等内容,覆盖面很广,可以快速入门ESG。

碳中和方法:老路新走研究发现,发电产生的温室气体达到27%,加之,其他生产过程中也会用到电力,所以电力是个非常重要的碳中和方向。很多人可能会想,那很简单,咱们少用点电,是不是ok。如果还是沿用原来的发电方式,可能不是一个行得通的道路。因为我们早就习惯一按开关就有电的生活了,没电了就很焦虑。比如手机没电了,怎么受得了,别说手机没电了,手机没wifi都受不了。如果号召人类都少用电,对我们而言仅仅是不太方便,对于贫困地区人口来讲,可能就是不公平。

比如在非洲的一些国家,冰箱里放的不是肉和冷饮,而是疫苗,如果不能有稳定的电力,就不能储存疫苗,就没办法保证接种效果,儿童的死亡率就会很高。所以贫困人口要提高生产效率,会使用更多的电,关于电力,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在保持现在的用电规模甚至是增加用电规模的基础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那就说明我们得用新的方式去发电。这就是碳中和的方法论,老路新走,同样是发电,我们得用零碳的方式产生等额的电能。

零碳发电是否能落地?零碳发电就是技术问题,发电的原理不难,主要就是我们初中学过的法拉第原理,就是当金属在磁场中转动的时候,就可以发电。所以,不管用什么方式,让发电的涡轮转起来就有电了。

目前我们发电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在于火力发电。所谓火力发电就是烧煤等化石能源,烧煤把水加热变成水蒸气,让水蒸气推动涡轮转动发电。火力发电之所以流行是因为煤炭很便宜,然后很稳定,白天晚上都能发电,想发就发,方便控制,且修建电站的地方不太受限制,哪里用电就建在哪里,减少电力运输成本,因为电力运输成本很高,而且很容损耗。但是,很不幸,化石能源燃烧过程中会让炭和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碳。那么,如果用新的方法发电,会很难么?一点都不难,不就是让涡轮转么?小时候玩过那种带把手的手电筒么(可能70后、80后会有记忆),用手一按就听到里面有东西旋转,然后手电筒就亮了。别忘了,我们就是需要能量让涡轮转起来而已,这个能量不产生温室气体就行。

零碳发电具体有什么方式呢?

水力发电:比如修建大坝,把水蓄起来,水位高了之后就开闸,水就会快速流过闸口,推动涡轮机转动就能发电。这个过程就是势能转化成动能,不产生温室气体。但是,首先你得有水,其次修建大坝的时候需要很对钢筋水泥,生产钢筋水泥会产生很多温室气体。而且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副作用比较大。

风能发电:大风那个吹,吹得涡轮机转动就行。不过你得找个地方,那地方需要经常刮大风。比如我的老家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就是达斡尔语,大风刮来的城市的意思。齐齐哈尔人有个自嘲的说法就是齐齐哈尔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用大风做城市名字的不多吧,不是啥地方都有这种“先天条件”的。其次,你得需要他刮风的时候就要有风,别我这着急发电,那边风平浪静,那不行。所以现在有一种方式,就是离岸风电,就是在海上发电,因为海上的风能比陆地上丰富的多,效率也不低,其实很多国家如果大力发展离岸风电,完全可以够本国使用的。只是大海上设立风力发电机,难度比在陆地上大很多。

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照射在某些特殊物质上,就能产生电能,这就是太阳能发电,很多人家自己都装了太阳能发电的装置,不算什么新技术,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光伏发电。

核能:核能也是非常大的发电能量来源,而且核能的能量密度非常大,同样体积的核物质比煤炭能发的电多多了。不过一提到核能大家就很害怕,就会想到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我们不能因为吃饭会噎到就不吃饭了,而是想办法如何做好控制。当然,我们谈核色变的是核裂变,利用链式反应释放能量,大家之所以害怕,是因为链式反应如果控制不好,就爆炸了,原子弹就这么来的。而且核物质有大量的辐射,会致癌,如果泄露了,半衰期很长,很难消除。

但是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核聚变。核聚变利用的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两个氢原子可以聚在一起变成氦原子,然后释放大量的能量。太阳就是核聚变的方式不断产生能量的,所以核聚变发电其实就是人造小太阳。核聚变的好处就是没有核辐射,没有链式反应不怕泄漏等。太好了是不是?不过条件比较难实现,简单来讲就是高温高压,氢弹就是利用核聚变的方式制造出来的,氢弹的高温高压哪里来的呢?是用原子弹做引子来的。我们能用原子弹炸出来一个核聚变发电站么?显然不行,所以是个很好的道路,可惜需要高科技来实现。

碳捕捉:还有个思路是继续沿用现有的方式去发电,产生温室气体不怕,我们用技术手段把排到空气中的温室气体捕捉回来就行,这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CS碳捕捉和储存技术。

新方法并不是万金油,存在新问题:

- 第一个就是稳定性问题 -我们必须想用电的时候就要有电,稳定性很重要。火力发电就是因为稳定,但是,其他发电方式都有很多限制,最大的限制就是不稳定。比如太阳能发电,白天没问题,晚上咋办?让我想起了国产凌凌漆里面,周星驰的一个发明:太阳能手电筒,有光就量,没光就不亮。而且由于地轴是偏的,所以夏天阳光充足,冬天阳光就弱,发电效率也低。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把发出来的电储存起来,大家可能会想到电池,没错,这就是储能设施重要的原因。但是这个电池不是普通的电池,这个电池是要给一个城市供电的,比如如何能白天发电储存起来晚上用,甚至是夏天发电储存起来冬天用。你可以想想你需要多少电池。这都是技术问题。

- 第二个问题就是成本问题 -我们不是没有新的技术,最大的问题,就是新的技术很贵。比如普通火力发电成本是5毛钱,新技术发电要1元,你会选择哪个?这种就叫做绿色溢价。不是不会做,而是要多花钱。就像我们都知道石油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我们还得继续使用,为啥?很简单,因为石油特别便宜,同等体积的石油甚至比同等体积的苏打水还便宜。所以,有很多技术是可以实现的,只是实现了会有很高的绿色溢价,那就不行。所以,关键不在于没有新技术,关键在于我们新技术什么时候能发展到没有绿色溢价甚至是负的绿色溢价。

简单来讲就是特别便宜的实现零碳发电。这些也是技术问题。这些技术的突破会有很多创业公司在尝试,背后也会有很多的资本在涌入和支撑。这就是新能源方向,你能理解为啥新能源这么火了吧?因为哪家公司掌握了这项技术,哪家公司就拥有了未来的“石油”资源。你说国家会不会重视这个领域?毋庸置疑。以上就是相对找综合全面的“碳中和实现的方法论”,简单总结一下——使用新的技术手段实现生产结果,这个过程不要产生新的二氧化碳,或者产生的新的二氧化碳我们可以吸收回来。因为产生温室气体的过程不同,所以碳中和的方法也不一样,相信通过我讲的发电的过程,咱们能了解这个方法论吧。

五、什么是碳中和它的意义?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意义在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六、碳中和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是基于全球变暖的环境下,联合国2015年在巴黎组织的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各个国家共同努力,将地球平均气温生高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170个国家表示同意,并签订了公约,就是巴黎公约,意义,1降低能源进口依赖。2产业链重构带来的大量超车机会。

对中国长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中国经济更加可持续发展。

七、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背景与意义?

碳达峰是指温室效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不在增长,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而碳中和,是指自身的温室气体达到零排放,目前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无任如何都会产生温室气体CO2的碳排放,我们讲的零排放,不是不排放,而是通过可再生能源,可回收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植树造林,碳捕捉等方式来将自身排放的碳吸收,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的零排放。这就是背景与意义。

八、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意义?

第一,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极大促进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共识和重大行动。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人类社会构成重大威胁。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18年10 月报告认为,为了避免极端危害,世界必须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1.5°C以内。只有全球都在21 世纪中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秘书处2019 年9月报告,目前,全球已有60个国家承诺到2050 年甚至更早实现零碳排放。

第二,欧盟带头宣布绝对减排目标。2020 年9月16 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盟情咨文》,公布欧盟的减排目标:2030 年,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1990 年至少减少55%,到2050 年,欧洲将成为世界第一个“碳中和”的大陆。欧盟从1990年之后碳排放持续减少,累计减少23.3%。

第三,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后,日本、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发达国家相继提出到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政治承诺。日本承诺,将此前2050 年目标从排放量减少80%改为实现碳中和。英国提出,在2045 年实现净零排放,2050年实现碳中和。加拿大政府也明确提出,要在2050 年实现碳中和。除美国、印度之外,世界主要经济体和碳排放大国相继做出减少碳排放的承诺。但是,中国不同于西方及日本发达国家,还处在碳排放上升阶段;在2008-2018 年期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碳排放年均增速为-1.1%,中国则为2.6%,是世界增速1.1% 的2.36倍。

九、乡村环境治理对碳中和的意义?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与乡村环境治理密不可分。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以来,较好地扭转了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局面,对实现双碳目标做出了一定贡献。

但当前乡村面源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农业源排放量占总排放量“半壁江山”的格局并未改变。

必须加快乡村环境治理,推动乡村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实现生态资源资产化,空间低碳化,才能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十、国内领先的碳中和公司有哪些?2022新版碳中和公司排名?

我们平时学的ESG,看到的案例很多都是西方的公司,离我们太遥远。

这个问题最近也有很多小伙伴问能不能整理一下国内有哪些ESG表现比较好的公司。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三家分别在

能源供给侧光伏行业能源供给侧电池行业能源需求侧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碳中和领头羊企业。

对ESG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来听一下这节ESG入局必修课,内容全面。一同学习新知识

隆基绿能(公司代码:601012)

电力是碳排量最高的领域,自然也是能源转型、碳减排最关键的一环。以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步骤,光伏凭借其绿色、环保的优势将成为电力供应主体。2022年是光伏产业飞速发展的一年,尽管疫情下经济形势不明朗,全球光伏市场仍然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长。在引领践行气候承诺方面,不得不提到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隆基绿能。隆基绿能主要从事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全球最大的单晶光伏制造商,单晶硅片和组件出货量均为全球第一,单晶电池、组件产品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809.32亿元,净利润90.86亿元。2022年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870.35亿元,净利润109.47亿元。目前市值3204.0亿元(收盘于2022年12月30日)。

数据来源:巨潮资讯网

隆基绿能始终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和实现零碳未来作出积极贡献。

  • 2020年,隆基绿能成为唯一加入RE100等四项气候倡议的中国企业;
  • 2021年公司在云南保山启动建设多个“零碳工厂”;
  • 2021年全年使用30.96亿度的绿色电力,相当于减少了168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 连续两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际,发布气候行动白皮书,全面展示了隆基绿能践行“双碳”目标的显著成果和坚定信心。

宁德时代(公司代码:300750)

电池是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是新能源交通的动力来源,是其他领域电动化的重要保障,在碳减排背景下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宁德时代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电池回收利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动力电池系统使用量连续五年排名全球第一,全球储能电池产量市场占有率第一,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灯塔工厂。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1303.56亿元,净利润159.31亿元。2022年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2103.40亿元,净利润175.92亿元。目前市值9609.3亿元(收盘于2022年12月30日)。

数据来源:巨潮资讯网

宁德时代践行绿色低碳理念,致力于成为环境友好型企业。宁德时代在自主开发和优化能耗管理系统上下足了功夫。

  • 2021年共计上马351项节能减碳项目,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 2020 年降低 24.3%,相当于避免了6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 公司加大厂区地面和屋顶光伏建设,使用绿色电力占比22%。
  • 基于公司在能源利用、生产制造、交通物流等环节的低碳创新,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获得 PAS2060 碳中和认证,宜宾基地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

比亚迪(公司代码:002594)

汽车的碳排放量占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因此汽车领域的减碳不容忽视。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先行者和引领者,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 24.7%,登顶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现已发展成为横跨汽车(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汽车业务)、IT(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新能源(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三大领域的企业集团,未来将凭借各领域间的协同优势,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2161.42亿元,净利润30.45亿元。2022年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2676.88亿元,净利润93.11亿元。目前市值7480.8亿元(收盘于2022年12月30日)。

数据来源:巨潮资讯网

比亚迪的零碳实践也为业界打造了优秀的样本。比亚迪是全球第一家停产燃油车的车企,自2022年3月起专注新能源汽车业务,不再进行燃油车的整车生产。在纯电动客车领域,比亚迪倡导绿色出行,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城市投放超过7万辆新能源公交车,提供零排放、可持续的公共交通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