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什么是生物导弹?

admin 2024-06-03 0 0条评论

一、什么是生物导弹?

“生物导弹”是免疫导向药物的形象称呼,它由单克隆抗体与药物、酶或放射性同位素配合而成,因带有单克隆抗体而能自动导向,在生物体内与特定目标细胞或组织结合,并由其携带的药物产生治疗作用。

二、“生物导弹”是指什么?

1995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和美国的“爱国者”导弹在空中相遇,一声巨响,两颗导弹形成很大的火球。这种导弹的较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导弹的威力在于它的精确度和远程的破坏能力。在生物技术中,也有类似导弹的东西,它也有运载系统,精确度高,而且专一性也强,它能与入侵入体的病菌结合,达到杀伤这些入侵者的目的。这就是“生物导弹”。

要讲清“生物导弹”,还得从人体的免疫系统说起。

人体的免疫系统,时刻警惕地保卫着人体的安全,抵御外来病菌的侵染。它的主要战斗力是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这两种细胞的制造“营地”是脾脏,而它们存在于血液中,随着血液的流动在全身“巡逻”,追踪那些不属于机体本身的各种入侵者如细菌、病毒或有害物质(生物学上统称之为抗原)。一旦发现入侵者,巨噬细胞会立即行动起来,把入侵者吞噬,并把信息告诉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收到信息后,马上做出反应。根据巨噬细胞提供的关于入侵者的“模样”,产生与之反应的抗体。

抗体是一种防御性蛋白质分子,它能把入侵者紧紧地抓住,使这些入侵者失去侵染能力,不能再繁殖,这样人就不会生病了。但是,抗体是在入侵者侵入机体后才产生的,当体内产生的抗体不足以消灭入侵者时,入侵者便会大量地繁殖起来,此时人就会生病。人生病以后,就要通过吃药或打针来帮助战胜入侵者。在20多年前,人们吃的、用的药物,还不是能针对某一种入侵者并将它准确地加以消灭的抗体,而是多种混合的抗体,专一性不强,效果也就差些。这种混合的抗体叫多克隆抗体。

于是科学家们就一直在努力寻找能针对某一种疾病的入侵者并能把其消灭的抗体,就像导弹能准确地击中预定的目标一样。

1975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科勒和米尔斯坦建立了杂交瘤技术。这项技术是生物技术革命性的创举之一。为此,两位科学家于1984年捧走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技术呢?

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但在体外培养下不能增殖;而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下能不断增殖,但不能生产抗体。科勒和米尔斯坦利用这两种细胞的特点,很巧妙地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杂交瘤细胞。

这种既能生产抗体又能繁殖的杂交瘤细胞是这样制备的:首先将抗原(某一病菌)不断地注射给小鼠,使小鼠的脾脏生产能抵御病菌的B淋巴细胞。

接着将B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放在一个培养皿里培养,并加入融合剂,使两种细胞融合形成许多杂交瘤细胞。

然后从这些杂交瘤细胞中经过多次的培养筛选,最后筛选出由一个杂交瘤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群,称之为克隆细胞。这些克隆细胞同时具有两种细胞的特性,既能在体外繁殖,又能生产抗体。由于它产生的抗体是单一性的,纯度又高,故被称为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既然具有能准确地诊断某种疾病的性能,于是科学家们又产生了进一步利用这项技术,将单克隆抗体与药物结合起来的想法,因为这样就可以达到将药物准确地运到入侵者那里,将病魔加以消灭的目的。

1970年穆顿等人曾把白喉毒素结合到多克隆抗体上,发现它有杀伤病菌的作用。不过由于用的是多克隆抗体为运载体,其识别病菌能力不够专一,所以效果并不理想。

1975年杂交瘤技术的出现,使科学家们可以改用单克隆抗体为运载体了。

由于单克隆抗体的专一性强,它能像导弹一样,准确无误地向入侵者攻击,把各种毒素送到目的地,有效地杀伤入侵者,故人们称之为“生物导弹”,而把这种疗法称为导向治疗。

当前,一些科学家正在研究把干扰素、抗癌物质等作为弹头,探索制备抗癌的生物导弹。

另外,由于从小鼠制备的鼠源单克隆抗体进入人体后,因是异种蛋白质,容易使人产生过敏反应。为了克服鼠源抗体的这一缺点,科学家们正在进行利用基因工程改造抗体,使之人源化的研究。

目前,生物导弹用于抗癌、治癌还存在许多困难,离实际应用尚有一段距离。但是,科学家们仍然对生物导弹的应用持乐观态度,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入了第三个10年(从1975年建立单克隆抗体算起)。可以说,虽然发展缓慢,但是步伐坚实。

三、生物导弹研发成功了吗?

在10月31日公布的我省第四批 “百人计划”84名拟资助人选中,最年轻的一位不久前才过完27岁生日。

他叫丁兆,毕业于世界名校剑桥大学,两年前回到家乡内江创业,立志要做中国首家生产达到欧盟标准、出口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端抗癌药物企业。丁兆是剑桥大学药学系博士,毕业后在英国著名药企承担重要研发工作。2010年,他以技术换资金的方式筹集3.8亿元创办四川汇宇制药有限公司。这次是丁兆第二次参与“百人计划”角逐。去年首次冲击未能成功,他事后检讨,一是因出差在外委托同事参加评审,未能充分展示企业竞争力,二是厂房刚刚动工,缺乏说服力。今年,丁兆带来好消息,企业厂房和研发中心已全部建成,有信心明年通过欧盟认证;引进的7个一线抗肿瘤药物明年就能投放欧洲市场,当年可实现保底销售3.8亿元人民币;自主研发的一种“生物导弹”类抗癌药物制剂力争3到5年内面市。据悉,同类“生物导弹”药物的市场前景高达60亿美元。记者在评审现场看到,由于“生物导弹”开发难度极大,国内外很多大型企业都处于紧张研发阶段,专家格外谨慎和挑剔,连珠炮式地追问丁兆,“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技术储备是否足够”、“目标市场是否清晰”、“原材料是否有保障”。丁兆坦言,创业的最终目的是突破欧美技术壁垒,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导弹”类抗癌药物制剂。35岁的成都优途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吴哲,同样凭借对自主创新的坚持打动了评委。他曾在美国通用电气工作5年,亲手将许多超声设备引入国内,不甘心看到国内超声设备市场全部被进口产品垄断,去年6月来川创业。吴哲告诉记者,他设计的每样产品都拥有完全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全聚焦超声图像处理技术不仅国内独一无二,在世界也居于领先水平,依托此项专利技术研发的医用眼底彩超诊断仪填补了眼科超声领域空白。

四、单克隆抗体和生物导弹有什么联系?

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结合制成“生物导弹”,注入体内,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能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在原位杀死癌细胞。

五、,生物导弹的物质是什么,A糖,B细胞,灵芝多肽,D酶?

生物导弹是一种生物技术,它利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的攻击手段,以精确的方式打击目标细胞或分子。在这个过程中,物质 A 糖、B 细胞、灵芝多肽和 D 酶都可能被使用。然而,生物导弹的物质具体是什么,取决于具体的生物技术和应用场景。

六、声音识别主要识别什么?

解答如下:

声音识别技术是对基于生理学和行为特征的说话者嗓音和语言学模式的运用。它与语言识别不同在于这项技术不对说出的词语本身进行辨识。而是通过分析语音的唯一特性,例如发音的频率,来识别出说话的人。声音识别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说话的嗓音来控制能否出入限制性的区域。

七、模型识别是识别什么?

模型识别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通过训练数据自动构建预测模型,对新的输入数据进行分类或预测。模型识别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步骤: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型训练、模型评估和模型优化。其中,模型训练是模型识别技术的核心,它涉及到选择合适的算法和参数,以及优化模型以提高预测准确率。模型识别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

八、人脸识别为什么无法识别照片?

结论:分情况,2D人脸识别多数不具备照片防伪,3D人脸识别具备照片防伪。

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到目前,已经到达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只是出于成本以及应用场景要求的因素,呈现出多种形态和性能的人脸识别技术和终端。

1、从识别原理上,分2D和3D人脸识别。

2D和3D人脸识别,简单的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前者是采集和校验的以人脸的2D特征和属性为算法识别依据,而后者是多出了纵向深度的三维的脸部特征识别和计算方式。

2D的人脸识别通常应用在成本要求高,安全性要求较低的场景,比如传统的楼宇对讲系统和门禁系统等都是2D识别的,从严格意义的安全上来讲,这些终端是无法对于照片,视频等2D属性的人脸图像进行区分的,也就是说不具备2D防伪。

但是,也不是说2D的识别就绝对的不能实现照片防伪的。比如国产很多智能手机也支持人脸识别解锁,但是其就是利用了前置摄像头部件进行的,与苹果手机的3D结构光(刘海屏及灵动岛硬件结构)相比,就是属于安全级别降级的2D人脸识别。但是,这些手机也通过算法调整,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照片防伪识别能力。

而3D人脸识别就属于近几年才大规模开始应用的技术,分为3D结构光,TOF,双目识别三种类型,安全性和识别体验相比2D大大提升,当然成本也高出了不少。典型的应用场景,比如iPhoneX以上的智能手机,高端的人脸识别智能门锁,机场安检人脸识别终端,以及刷脸支付等等。

2、3D人脸识别技术分类和简述。

3D人脸识别技术根据技术原理和形态的不同,分为3D结构光,TOF技术,以及双目识别技术:

专题参考:

博乐:白话智能锁—人脸识别技术

九、字迹识别是什么识别?

字迹识别是看看誰写的,公安局破案能用的上

十、人类识别识别的是什么?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2021年3月15日,有部分企业因违规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被央视315晚会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