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柴油的主要特点?
1)能达到欧洲2号排放(GB252-2000)标准;
2)密度比水小,相对密度在0.7424~0.8886之间;
3)稳定性好,长期保存不会变质;
4)优良的环保特性:硫含量低,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的排放低、生物柴油的生物降解性高达98%,降解速率是普通柴油的2倍,可大大减轻意外泄漏时对环境的污染;
5)生物柴油中不含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的芳香族烷烃,因而废气对人体损害低于柴油;
6)较好的低温发动机启动性能,无需添加剂冷滤点媃中达到-13℃;
7) 十六烷值高,燃烧性能好于柴油,燃烧残留物呈中性使发动机机油的使用寿命加长;
8) 无须改动柴油机,可直接添加使用,同时无需另添设加油设备、储存设备及人员的特殊技术训练。9)含水率较高,最大可达30%-45%。水分有利于降低油的黏度、提高稳定性,但降低了油的热值;
10)以可再生的动物及植物脂肪酸单酯为原料,可减少对石化燃料石油的需求量和进口量;11)环境友好,采用生物柴油尾气中有毒有机物排放量仅为十分之一,颗粒物为普通柴油的20%,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石油柴油的10%,无硫化物和铅及有毒物的排放;
12)混合生物柴油可将排放含硫物浓度从500PPM(PPM百万分之一)降低到5PPM;13)不用更换发动机,而且对发动机有保护作用。14)pH值低,故贮存装置最好是抗酸腐蚀的材料;
15)具有“老化”倾向,加热不宜超过80℃,宜避光、避免与空气接触保存;16)较好的安全性能:闪点高,运输、储存、使用方面安全。 (1)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生物柴油和石化柴油相比含硫量低,使用后可使二氧化硫和硫化物排放大大减少。权威数据显示,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的排放量可降低约30%。生物柴油不含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芳香族化合物,燃烧尾气对人体的损害低于石化柴油,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特性。和石化柴油相比,柴油车尾气中有毒有机物排放量仅为10%,颗粒物为20%,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排放量仅为10%,排放尾气指标可达到欧洲Ⅱ号和Ⅲ号排放标准。(2)低温启动性能:和石化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具有良好的发动机低温启动性能,冷滤点达到-20℃。(3)生物柴油的润滑性能比柴油好:可以降低发动机供油系统和缸套的摩擦损失,增加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从而间接降低发动机的成本。(4)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生物柴油的闪点高于石化柴油,它不属于危险燃料,在运输、储存、使用等方面的优点明显。(5)具有优良的燃烧性能:生物柴油的十六烷值比柴油高,因此燃料在使用时具有更好的燃烧抗暴性能,因此可以采用更高压缩比的发动机以提高其热效率。虽然生物柴油的热值比柴油低,但由于生物柴油中所含的氧元素能促进燃料的燃烧,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这对功率的损失会有一定的弥补作用。(6)具有可再生性: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其资源不会像石油、煤炭那样会枯竭。(7)具有经济性:使用生物柴油的系统投资少,原用柴油的引擎、加油设备、储存设备和保养设备无需改动。(8)可调和性:生物柴油可按一定的比例与石化柴油配合使用,可降低油耗,提高动力,降低尾气污染。(9)可降解性:生物柴油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在环境中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生物柴油的优良性能使得采用生物柴油的发动机废气排放指标不仅满足目前的欧洲II号标准,甚至满足将在欧洲颁布实施的更加严格的欧洲Ⅲ号排放标准。而且由于生物柴油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碳远低于该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从而改善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导致的全球变暖这一有害于人类的重大环境问题。因而生物柴油是一种真正的绿色柴油。 生物柴油做为石化柴油的替代品,只是在生产过程中有一些缺点:一、在国家“不能与粮争地”、“不能与人争粮”、“不能与人争油”、“不能污染环境”的“四不”政策下,提炼生物柴油的原料只能用油料作物或者地沟油,而地沟油的收集是一个难题。据统计,生物柴油制备成本的75%是原料成本。因此采用廉价原料及提高转化从而降低成本,是生物柴油能否实用化的关键。二、用酯交换方法合成生物柴油有以下缺点:(1)工艺复杂、醇必须过量,后续工艺必须有相应的醇回收装置,能耗高,设备投入大;(2)色泽深,由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在高温下容易变质;(3)酯化产物难于回收,回收成本高;生产过程有废碱液排放。在这个问题上,直接裂解法不存在上述问题,可参考“动植物油料生产生物柴油的催化裂化方法”。
二、生物芯片的主要特点?
玻璃片、PVDF膜、聚丙烯酰氨凝胶、聚苯乙烯微珠、磁性微珠。
包括原位合成和预合成后点样。
原位合成:适用于寡核苷酸,通过光引导蚀刻技术。已有P53、P450,BRCAI/BRCA2 等基因突变的基因芯片。
预合成后点样:是将提取或合成好的多肽、蛋白、寡核苷酸、cDNA、基因组DAN等通过特定的高速点样机器人直接点在芯片上。该技术优点在于相对简易低廉,被国内外广泛使用。
接触式点样:是指打印针从多孔板取出样品后直接打印在芯片上。打印时针头与芯片接触。优点是探针密度高,通常一平方厘米可打印2500个探针。缺点是定量准确性及重现性不太好。
非接触式点样:针头与芯片保持一定距离。优点是定量准确重现性好,缺点是喷印的斑点大,密度低。通常一平方厘米只有400点。但是日本佳能公司能把喷印点直径大小由150-100μm降到30-25μm。可将哺乳动物整个基因组DNA点阵于一张芯片上成为可能。
三、快速识别生物?
关于这个问题,要快速识别生物,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 观察生物的外貌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纹理等。这些特征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的生物。
2. 使用分类学知识,将生物按照物种、科、属、种等分类,进行比较和识别。
3.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DNA分析、形态学特征分析等,进行更加准确的鉴定和识别。
4. 如果是常见的动植物,可以查找相关的图鉴或参考书籍,进行识别。
5. 如果无法确定生物的种类,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动物园、植物园、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等。
四、什么是生物识别?
是与自然人的身体、生理或行为特征有关的特定技术处理操作所产生的个人数据,它允许或确认对该自然人的明确识别。
比较典型的身体或生理生物识别技术的例子包括:面部识别、指纹验证、虹膜扫描、视网膜分析、语音识别以及耳廓识别。
而行为生物识别技术的例子包括:键盘使用分析、手写签名分析、触摸屏和鼠标的使用模式、步态分析、凝视分析(眼球追踪)以及在电脑前上网和工作的行为习惯分析。
这大概是中欧两地的共识。但是两边的具体法律规制又略有不同。
五、掌纹识别 生物识别
掌纹识别和生物识别是如今科技进步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的领域。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关注度不断增加,传统的身份验证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掌纹识别作为一种生物识别技术,正在逐渐引领身份验证领域的革新。
掌纹识别作为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基于人手掌纹的形态、纹理、空间分布等特征进行个人身份验证的一种方法。与传统的密码、指纹、面部识别等方式相比,掌纹识别具有很多优势。
1. 高度准确
掌纹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就像指纹一样。每个人的掌纹图案都各不相同,即使是亲生的双胞胎兄弟姐妹,其掌纹图案也是不同的,具有高度的个体差异性。因此,通过掌纹识别进行身份验证可以达到非常高的准确率。
2. 非侵入性
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掌纹识别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身份验证方式。用户只需将手掌放在扫描仪上即可完成识别,不需要接触任何设备或进行任何操作。这对于用户来说非常便利,也减少了身份验证过程中的不适感。
3. 抗攻击性强
掌纹作为生物特征,在其表面不易留下特定的模式,很难被仿造。相比之下,密码可以被猜测或者被暴力破解,而指纹、面部识别等方式也存在被冒用的可能。而掌纹识别需要直接接触用户的手掌,这增加了识别的抗攻击性。即使有人尝试用假手掌或印刷物进行欺骗,也很难成功。
4. 广泛应用
掌纹识别技术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它可以用于个人手机的解锁,用于电子支付的身份验证,用于入场券的检票等等。掌纹识别的快速、准确和便捷性赢得了许多应用场景的青睐。
5. 隐私保护
在现代社会,隐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而掌纹识别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生物识别技术,可以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不被泄露。与传统的密码方式相比,使用掌纹识别不需要用户记住复杂的密码,也免去了密码被猜测的风险。同时,掌纹数据一般以加密的形式存储和传输,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
总之,掌纹识别作为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具有高度的准确性、非侵入性、抗攻击性强、广泛应用和隐私保护等优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掌纹识别将在各个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并将成为未来身份验证的主流方式。
六、生物识别静脉识别
生物识别技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趋势。其中,静脉识别技术因其高度安全性和准确性而备受关注。静脉识别通过检测和分析人体血管系统中的静脉纹理来验证身份。与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比,静脉识别具有很多优势。
高安全性
静脉识别是一种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需要同时检测和比对手掌或手指的两个静脉模式。因此,相对于指纹识别、虹膜识别或面部识别等单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静脉识别的安全性更高。每个人的静脉模式是独一无二的,几乎不可能被伪造或冒充。这使得静脉识别技术成为高安全性应用场景的首选。
高准确性
静脉识别凭借其高准确性俘获了众多行业的兴趣。与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比,静脉识别的误识率更低,可以达到很高的辨识率。静脉图像的采集和匹配过程借助红外光进行,不受外界光线的影响。这种光学技术使得静脉识别技术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都能保持较高的准确性。
多领域应用
静脉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金融机构中,静脉识别技术被用于提供更高级别的身份验证,确保交易的安全性。静脉识别还被应用于门禁控制系统,取代传统的钥匙或密码,提供更安全的访问控制。此外,医疗领域也开始运用静脉识别技术,用于患者身份验证和医疗记录的访问控制。静脉识别技术的多领域应用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
便捷性
相比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静脉识别更具便捷性。在使用静脉识别技术的系统中,用户只需将手掌或手指放置在传感器上,就能快速完成身份认证。无需使用特殊设备或佩戴可穿戴式设备。这种便捷性使得静脉识别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面临的挑战
尽管静脉识别技术在许多方面表现出色,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由于静脉纹理在人体内部,获取静脉图像相对困难。虽然近红外光技术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但图像质量仍受许多因素影响。其次,静脉识别技术的设备成本相对较高,这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推广应用。此外,静脉纹理可能受到年龄、疾病或受伤等因素的影响,这可能导致识别的准确性下降。
结论
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安全和便捷的身份认证方式。其中,静脉识别技术凭借其高安全性和准确性成为备受关注的领域。静脉识别技术的高安全性和准确性使其成为金融、门禁等领域的首选。尽管静脉识别技术还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这些问题也会逐渐得到解决。
七、中生代的生物主要特点?
中生代也是板块、气候、生物演化改变极大的时代。在中生代开始时,各大陆连接为一块超大陆-盘古大陆。盘古大陆后来分裂成南北两片,北部大陆进一步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部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与马达加斯加、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中生代的气候非常温暖,对动物的演化产生影响。在中生代末期,已见现代类型生物群的雏形。
中生代的年代为2.52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始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结束于白垩纪-第三纪大灭绝事件,前后横跨1.8亿年。中生代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纪:
三叠纪:2.5亿年前到2亿年前侏罗纪:2亿年前到1.45亿年前白垩纪:1.45亿年前到6600万年前
中生代的下界限是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事件,灭绝了当时的90%到96%的海大洋生物,与70%的陆生生物,也是生物演化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
中生代的上界限是白垩纪-第三纪大灭绝事件,可能是由犹加敦半岛的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造成,此次灭绝事件造成当时50%物种消失,包含所有的非鸟类恐龙。
八、生物识别选什么专业?
生物识别属于高新技术行业,也可以理解为硬件加软件的计算机公司 ,所以应该选计算机专业方面
九、生物识别软件有哪些?
指纹解锁、转脸支付、虹膜识别、声纹控制…等
十、生物识别信息保护规定?
脸部特征、指纹、虹膜、声音、基因、步态、笔迹等可识别自然人的生理特性与行为特征的信息,被称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如今,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对于网络信息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乃至整个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在确保合理利用信息的同时有效地加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为各国法律高度关注。
生物识别信息法规“从无到有”
在我国,包括生物识别信息在内的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刑法保护为主到公法与私法并重”的发展历程。
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首次将窃取或以其他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规定为犯罪。201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收集、使用、保管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承担的义务及法律责任作出了具体规定。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安全法不仅明确地界定了个人信息的含义,把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的范畴,同时还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保管和使用进行了更详细、全面的规范。
当前,正在编纂的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也提供了多重保护:一是,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属于肖像,受到肖像权的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对自然人的声音,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规定。二是,采取偷拍偷录等方式采集自然人人脸等生物识别信息的行为将构成对隐私权的侵害。三是,对于既不属于肖像,也不属于隐私的生物识别信息,还可以适用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即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要收集、处理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时,不仅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且须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同时要公开收集、处理信息的规则,明示收集、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生物识别信息的唯一性要求法律严加保护
自然人的姓名、手机号码、邮箱账号、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比较容易进行更改,但是,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要更改则非常困难。比如,要改变一个人的脸部特征,只能进行整容(即便整容,脸部大部分特征仍会被机器识别)。至于指纹、掌纹、虹膜、基因信息等生物识别信息,被更改的可能性更低。这意味着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一旦被非法收集、泄露或者被非法买卖,不仅会对自然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产生威胁或现实损害,而且无法以像更换手机号码、修改银行密码等方式来预防后续损害的发生。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如果这些信息被大规模收集并提供给敌对势力,会对国家安全产生严重危害。故此,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即便是被合法收集的,对其也要采取极其高度的注意义务加以保管,以防止被泄露或被非法处理。
除了唯一性,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中的人脸信息还有一个特殊点,即对该信息的收集可以在不经过自然人主动配合的情形下进行。据报道,在伦敦生活,一天会被摄像头拍下70次。此时,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规定的告知同意原则实际上难以落实。这就要求法律对于哪些组织或者个人在哪些场合可以收集人脸等生物识别信息作出明确规定。
目前,北京、山西等地方政府已颁布规章,就公共安全图像信息采集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在当前我国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大背景下,无论从立法、执法还是司法的角度出发,都应当高度重视对生物识别信息的规范与保护。不仅应当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作出界定,还应当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收集、处理等作出严格规范,以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乃至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