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别联系
大数据 不是 抽样数据,而是全部的数据;
所以大数据必须依赖云计算,不可能是局域网的;
物联网目标是把所有的物体都连接到互联网,并把物体虚拟化,数据上传,自然就是大数据了。
云计算是为了大并发、大数据下的解决实际运算问题;
大数据是为了解决海量数据分析问题;
物联网是解决设备与软件的融合问题;
可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
物联网是很多大数据的来源(设备数据),而大量设备数据的采集、控制、服务要依托云计算,设备数据的分析要依赖于大数据,而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同样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反过来能为云计算提供ISSA层的设备和服务控制,大数据分析又能为云计算所产生的运营数据提供分析、决策依据。
二、大数据有什么作用?比如对企业,政府机构,物联网一些平台
无论是企业、机构、厂商,在内部管理当中会产生数以万兆的数据,而大数据处理技术会帮助用户实现数据的自动分析和采集,完成人工无法处理的数据问题。而物联网技术主要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例如工业类产品,传统人工能采集的数据相当有限,但物联网技术能自动采集到所有相关数据,并通过云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管理人员只需在电脑面前察看结果即可。
三、大数据和云计算有什么不同,学哪个好
1、大数据的定义
著名的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的定义是“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而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2、云计算的定义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简单来说:云计算是硬件资源的虚拟化,而大数据是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虽然从这个解释来看也不是完全贴切,但是却可以帮助对这两个名字不太明白的人很快理解其区别。当然,如果解释更形象一点的话,云计算相当于我们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将大量的硬件资源虚拟化后在进行分配使用。
在宣州区的时候可以参考自己个人喜好以及难易程度来选择(大数据比云计算要稍复杂一些)
四、大数据,IDC,云计算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大数据是云计算的杀手锏应用
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引起一些人的困惑。为了便于探讨二者的关系,这里从“计算”和“数据”的历史关系说起。因为云计算首先是一种“计算”,大数据首先是一种“数据”,而计算机就是用来“计算”“数据”的。
计算机是软件和硬件分离的,是一种软件定义的电子产品(可编程)。计算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有效管理CPU、内存和I/O等硬件资源,以及如何让应用程序合理使用这些资源。这两大任务最早内嵌在各种应用程序中,由应用程序自身完成,缺点是费力、复杂和易错,难以升级和移植,而且重复工作。
上世纪60年代这些共性功能开始从应用中分离出来,逐步形成了一种通用的软件包,这就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位于硬件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中间件”,让应用软件和硬件得以分离并独立发展,发展成了最核心的计算机系统软件,也成就了微软公司的伟大。
以UNIX为始祖的常见现代操作系统有Android、BSD、iOS、Linux、 MacOSX、QNX等,以及原创的微软Windows、 Windows Phone和IBM的z/OS.操作系统的工作范围,也从最初的计算机蔓延到手机、游戏控制器、电视机顶盒、智能汽车和智能眼镜等,还有与云计算密切相关的Web服务器。
上世纪70年代,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得数字化数据爆发式增长,“海量”数据管理成了新挑战。把通用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用于数据管理时,无论是扩展性、效率和便利性,都不适应“海量”数据的管理需要,应用软件被迫内嵌自己设计的数据管理系统。同样的,“海量”数据管理由每个应用程序自身完成,缺点也是费力、复杂和易错,难以升级和移植,并且重复工作。
于是一种专门面向“海量”数据管理的通用软件问世了,那就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一种应用系统软件。DBMS包括了数据库定义、创建、查询、更新和管理等功能,这些都是数据管理所必需的,是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系统所没有的。
著名的DBMS有 MySQL、 PostgreSQL、SQLite、Microsoft SQL Server、Microsoft Access、Oracle、Sybase、dBASE、FoxPro和IBM DB2等,都是关系型DBMS.当然还有非关系型No SQL模式的,只是没那么流行。
DBMS与字处理软件等一起,成为单机时代最重要的应用软件,也成就了一家伟大的应用软件公司Oracle.大约不足20年前,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技术和市场未来,看起来都那么可预知。一个是微软的天下,一个是Oracle的天下。
但互联网来了,尤其是Web开始流行。
Web服务器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最初面向单机设计,扩展用于局域网范围内管理多台服务器还勉强可用。但当互联网巨头崛起,需要Web服务器的操作系统管理数百万台Web服务器的时候,传统操作系统勉为其难,需要“技术革命”了。“革命”的结果就是云计算。
云计算大伞下有很多概念,核心技术之一是虚拟化。虚拟化有“1虚N”和“N虚1”两种模式,前者主要是为了省钱,以Amazon AWS为代表;后者主要是为了大数据处理,以Google GAE为代表。
云计算的“N虚1”模式,可将多台物理计算机虚拟化为一台超级计算机,向应用程序提供资源池的调度管理服务,与传统操作系统的功能几乎完全相同,因此常被称为“云计算操作系统”。只是云计算操作系统的工作范围,扩大到数据中心甚至整个互联网范围内,把每台计算机也当做资源看待和管理。
有了云计算操作系统,云应用软件和硬件(计算机资源)得以分离,各自可以独立发展。历史再次重演,云计算以及SNS、微博、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的快速发展,具有3V特点的数据爆发,大数据管理的挑战也最先到来。同样,面向计算设计的通用云计算操作系统,在大数据管理方面的扩展性、效率和便利性,都面临新挑战。
历史上计算机面对“海量”数据的挑战,将数据应用和数据管理分离,催生了通用的DBMS.现在云计算面对大数据的挑战,也必将使大数据应用和大数据管理分离,催生“大数据库管理系统”,并且逐步走向通用化和平台化。
ATM(异步传输模式)是通信资源稀缺时代的产物,TCP/IP是通信资源富饶时代的产物。类似的,传统DBMS是IT资源稀缺时代的产物,大数据管理系统是IT资源富饶时代的产物。
计算是工具,可以工业化提供;数据是资源,是个性化的资产。如果说Office、游戏等是PC的杀手锏应用,浏览器、搜索、SNS等是互联网的杀手锏应用,那么大数据等就是云计算的杀手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