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界孙策和孙策区别?

促天科技 2024-10-19 04:51 0 0条评论

一、界孙策和孙策区别?

界孙策和孙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让我来为你解释一下:

孙策:孙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人物,是东吴的创始人之一。他是孙权的父亲,也是东吴的第一代君主。孙策以其英勇善战、智勇双全而闻名,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为东吴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界孙策:界孙策是指在游戏《王者荣耀》中的一个角色,他是该游戏中的一名英雄角色。界孙策的形象和故事背景是基于历史上的孙策进行创作和改编的。在游戏中,界孙策以其高爆发输出和灵活机动的特点而备受玩家喜爱。

二、孙策solo孙策带什么技能?

孙策solo孙策带净化技能,眩晕技能,斩杀技能,或者闪现技能。孙策是名能打输出还能打控制的英雄,孙策的一技能在敲击地面后会有个击飞的效果,他的大招开船之后撞到敌方英雄也会触发击飞的效果,带上净化技能可以解除敌方孙策的控制技能从而打出我方孙策的控制技能。

三、孙策关羽,孙策的历史故事?

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孙策乃吴氏所出,是长沙太守孙坚的长子。据《搜神记》记载,吴夫人梦怀日月,而生孙策、孙权的故事。在东汉末期的动乱年代里,作为一方军阀的孙坚,往往是常年征战在沙场上,而抚养、教育儿女的重任也就落到了吴夫人的身上。而吴夫人教育儿女也很有办法,总是宽容、诱导,谆谆教诲,让儿女自己领悟,明辨是非,于是孙策、孙权兄弟礼贤下士,尊重人才,二人依次接手父亲基业,最终把吴国推向最高峰,和蜀,魏呈鼎足之势。

四、如何客观评价孙策?

深夜失眠刷到这个问题。

要客观评价伯符呀,可能永远都客观不起来吧。

那样让人“皆失魂魄”的伯符,那样爱笑语的伯符。

我也知道伯符并非良人,更知道他对世家可以说是铁血的统治。

他因此在江东站稳脚跟,却也失去了性命。

可,那样一个少年,原本意气风发,也许他与公瑾小时候也像我们年少时一样,偷偷的去网吧(他们可能是去酒肆?),谈论哪一个姑娘好看,悄悄的做些小小的坏事。

原本他可以就这么无忧无虑的长的。却只是因为一枚玉玺,失去了父亲。而他生擒了仇人,却只能,用他,换来父亲的遗体。

原本他可以含饴弄孙,但,江东世家盘根错节。他无法站住脚跟,他必须站住脚跟。可知道东晋的皇帝是个什么模样,而那种结局对孙策来说也是奢望。

他不得不这样做。

虽然对他的死扼腕叹息,但,也幸好他的人生终结在了26岁。

若是太久了,也许也有君臣失和,也许也有猜忌,也许也有…

再搬运一篇我中二时期写的文章吧。现在看看其实挺不好意思的,毕竟字里行间都透着中二感。

但,那个时候我是真的很喜欢伯符呢。


苏州盘门外的南门世家小区门口,有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年年清明时节,都会有人来献上鲜花。

这里曾经是一座孤坟。

但不同于其他古墓或者辉煌大气或者分外凄凉,它郁郁葱葱,格外漂亮。哪怕到了时光已经过了千年,曾经的高坟早已被夷为平地。在人声鼎沸里,在车水马龙里,仿佛仍然有那样一个绝美的少年,微笑着看着这个世界。

这是人称“小霸王”的孙策。

传言中的孙策,仿佛是那样的有勇无谋,偏激易怒。可这都是后人的谣传。真正去读一读史料的时候,才发现他是那样的美好。

虽然他很讨厌“小霸王”的称呼,但是,他真的如同楚霸王项羽一般,用一生写了一部浪漫而又壮丽的史诗。

所以我选了《诗经·淇奥》来形容他。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有匪君子,名唤,伯符

湖北武汉,孙策孙权雕像

(零)

从前有个少年,面如冠玉,神采奕奕,一笑仿若桃花盛开。

“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策时年少,虽有位号,而士民皆呼为孙郎。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 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轻佻果躁 。”

这是史书里对他的描写。

他要如何的美貌,才能让冰冷的史书,用寥寥数语把他描写的像玛丽苏小说的男主角一样,只要他出现,身边的人都如同失了魂魄。

写到这,我的笔顿了一顿,看看窗外,正好看见繁花落尽。

真可惜自己笔力不足,甚至不知道要怎么描述孙伯符的美,踌躇之间,阳光落在书案上,落在放着手的键盘上。

仿佛能看见他的笑颜一般,督促我继续写下这篇文字。

那有如太阳一般明亮耀眼的孙伯符,我的匮乏的文字写不处他万分之一的好

他好笑语,性格爽朗。他知人善用,他性格豁达,他骁勇善战。

如此不爱夸人的陈寿,都用了“冠世”形容他。

他是那个历史上美貌与勇猛并存的男子,那个被《三国演义》忽视太多的男子。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我也是很想用梅花比喻他的,凌寒盛开,只是气候见见暖和了,他也无声无息的凋零了。

但是啊,你可还记得寒梅绽放的时候,或者更早,寒梅还在生长的时候?

孙策墓出土的罐子

(一)

有匪君子,名唤,孙伯符。

他的祖父,是富春江畔阳平山的隐士,名为孙钟。

他的父亲,是有“孙破虏”之称的孙坚。

他有总角之交,那个人称“美周郎”的周瑜。

在那些不曾被史书收录过的岁月里,他也许也是如同潘安宋玉一般的美男子。孙策是“孙郎”,周瑜是“周郎”。他们就像是那些明星一般,走到哪里都会被追捧着。

也可能有过掷果盈车,也可能曾有过无数少女怀春。若是能生在那个时代,我也一定会和姐妹们一起,呼朋引伴的远远看着他们。

孙策爽朗,周瑜温润。他们也许也曾走在路上,被哪个大胆的少女丢了香囊帕子,爱笑语的孙策指不定还会讲些什么样的笑话,指不定会怎样互相揶揄。

他们也曾那样无忧无虑的长大。

如果天下没有动乱,他们也许就这样平静的度过一生。而后在史书上留下“美姿颜”的美名。

当然此时依然是岁月静好,直到那些年……

(二)

这汉家天下,几度饥荒,然后突然就乱了。

先是黄巾军,后是董卓。父亲总是四处征讨。

此时的孙策也许还没想过,以后会不会有哪一天,自己身上也会有半个天下的担子。

那是公元189年。据说那几年气候非常寒冷,不知道那时候的江东是否会有雪花飘落。少年的父亲和他说,“我去讨伐董卓”

他也许只会回个“好”,然后笑着祝父亲早日归来。

脑中幻想了无数次要如何为父亲接风洗尘,只是终其一生,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他父亲孙坚,后世的游戏里给了他“江东之虎”的称号。当然,正史里孙坚也真的是格外勇猛。要知道,温酒斩华雄的应是孙坚,击退吕布的也是孙坚。

本以为那个一直让自己与有荣焉的父亲会永远像大树一样站立在自己身前,本以为自己还年少还不着急长大。公元191年,一心等着父亲归来的孙策,却只等来了一块冰冷的玉玺和杀父的仇人黄祖。

年少的孙策当机立断,用黄祖换回了父亲的遗体。我不知道这个少年在面对杀父仇人的时候,是如何忍耐住杀了他的欲望。

那一年的孙策才不过十七岁,还是现代的孩子们读高中的年纪。

他看着叔父带回的父亲的遗体。

一夜之间,他成了家里的支柱。带着年幼的弟妹,看不清前路的方向。

为父守孝的日子会不会很难捱,谁也说不清。但是孝期结束,他忍辱负重,投奔了袁术。

他名为策,他的兄弟分别名为策,权,翊,匡。从名字里就能看出父亲对他们兄弟的期望。

可能从那个时候起,那个被人称赞的美男子孙伯符,就不单单是貌美的“孙郎”了。

他以后会是“小霸王”

江东的小霸王。

三国影视城

(三)

公元194年,孙策终于召集齐了父亲的旧部。195年,他平定了江东。

当他只带着寥寥一千人,几十匹马离开袁术的时候。我想,他也曾迷茫过。

袁术不信任他,其他诸侯或是瞧他年少轻视他,或是提防他。

他只有马不停蹄的赶往舅舅所在的历阳,试图求得一席之地。

心中千言万语,无人诉说。

四处奔波的日子里,伴着晚风疾驰在路上。头顶没有星月,人间灯火稀疏,天下和自己的命运就如同这微凉的夜色,握在手心里。

他没有想到,从前熟悉的那些人,竟然竟然一个一个的前来投奔他。

好朋友周瑜说:只要孙家的大旗再次竖起来,不管你走到哪,我都会追随你到哪。

舅舅吴景说:去做大事吧,我支持你。

父亲的旧部说:你应该趁机打下江东,我们会助你一臂之力。

他打败了刘繇,打败了王朗。

他在江东站稳了脚跟。

这时候的他,不过才二十出头。

周瑜点将台

(四)

吴侯孙策,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年少的他经历了天下的骤变和家庭的骤变,感受过人情冷暖。

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是太阳一般的存在,哪怕经历再多狂风骤雨,也依然美的耀眼,也依然向着这世间散发着光与热。

孙伯符,大抵就是这样的人吧。

他的部下大多是他的朋友。

精音律文武双全的周瑜是他从小到大的兄弟,

清高孤傲性格刚直的张昭与他互相登堂拜母,

连那个骁勇善战的太史慈,只是与他打了一仗,便互相引为知己。

那次酣斗,在这千年里不知多少次在说书先生的茶馆里引得听众叫好。就连《三国演义》里面,也描述的分外精彩。

“太史慈绰枪直取孙策,策挺枪来迎。两马相交,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太史慈佯输诈败,引孙策赶来。孙策一直赶到平川之地,慈兜回马再战五十合,依然不分胜负。策一枪搠去,慈闪过,挟住枪;慈也一枪搠去,策亦闪过,挟住枪。两人滚下马来,弃了枪,揪住厮打。策掣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慈亦掣了策头上的兜鍪。策把戟来刺慈,慈把兜鍪遮架。双方援军赶到,两人方才放手。次日,孙策把太史慈的短戟挑于阵前,令军士大叫曰:“太史慈若不是走的快,已被刺死了!”太史慈亦将孙策兜鍪挑于阵前,也令军士大叫曰:“孙策头已在此!”这边夸胜,那边道强。”

我能想象意气风发的青年孙策举着太史慈的短戟笑着叫着,战场的风带着风沙成为他最合适的背景。

如此骁勇的孙伯符,如此明媚灿烂的孙伯符,就像是太阳一样,照亮了那个战场,照亮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后来,太史慈被俘,他说,想要回去带着他的部下一起投奔孙策。

孙策说,“好”

反对的声音充满了营帐。

而他只是说,“子义,你是会回来的吧。”

“子义舍我,当复与谁?”

前面说,孙策内心还是那个爱讲笑话的少年,后来,他问太史慈:“嘿,如果当时你把我抓住了,会怎么样呢。”

太史慈老实的回答:“那就不好说了。”

孙策笑了,一如从前一般令百花失了颜色。

他说;“以后就让我们一起完成上天赋予我们的使命吧。”

他们都知道,这个承诺,应下了就是一生。

太史慈临终的时候,还在念着,自己没能帮孙策统一天下,有愧。

“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我愿意佩戴长剑,陪着你,一只在这乱世走下去。

我们是一起要做大事的呀。

你还记得吗,孙伯符。

孙策练兵的湖

(五)

在那千年之前,东汉末年,动荡的年代里

有匪君子,名为,孙伯符。

他是美的耀眼的“孙郎”

是知人善用的“吴侯”

是名震江东的“小霸王”

也是那个爱笑语的少年郎。

我想,上天一般都是嫉妒英才的。

如此完美的孙策,文治武功都如此出色的孙策,如同太阳一般明亮的孙策,在公元200年遇刺身亡。

也正是,官渡之战的那一年。

遇刺之前,他还在想,要不要直取许昌。

我想,上天是容不下这样的孙伯符的。

毕竟,他若再多活几年,下一个朝代是否还是魏,甚至天下是否还会三分还未可知。

历史的洪流容不得任何改变。

只能说,命运本该如此。

只能说,这样他就不会改变天命了吧。

建邺—南京

(终)

夕阳落在那棵古树上,人们都到了下班的时候。

风声吹过树叶,带来簌簌的声音。就像千年前那个少年讲的笑话,像他的音容笑貌。

时光依然在不停的前行。他的坟墓前,也如同沧海桑田一般,不停变化着。

那个美貌的少年却从未被人遗忘。

或者说已经被人遗忘了,围着大树唱着歌谣的孩子们,可还知道这是小霸王孙伯符的埋骨之地。

可还知道千年前这里有个少年,一笑倾城。

可还知道,千年前会有多少人来这孤坟前面泣不成声。

可还知道,孙伯符并非是现如今人们认为的莽夫。

从头到尾,他都是那个爱笑的少年郎。

容颜绝美,倾国倾城。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有匪君子,名唤孙伯符

五、孙策儿子?

孙策的儿子是孙绍,他是孙策和大乔的儿子,因为父亲孙策英年早逝,所以叔叔孙权成为了主公,孙绍则是成为了一个一生被防备的宗室子弟。

六、孙策打法?

孙策是王者荣耀游戏中的一名坦克型英雄

孙策这个英雄的连招,大致是3312A2A2。开船利用大招迅速的进场,找到的合适的方位,利用大招迅速叠满不屈,增加自己的防御能力,然后再用1技能打出击飞控制,再配合2技能的普攻重置效果,迅速平A打伤害。基本上,一套下去,对面是必死的

七、孙策长女?

孙策的长女嫁给了顾雍的长子顾劭。《三国志·顾雍传》载:“权妻以策女。年二十七,起家为豫章太守。”

这位顾劭当年的名气很大,据说才能超过了陆逊。顾邵是吴国丞相顾雍的长子,十分有才华,且名声显赫,最后官至豫章太守,此人的寿命不长,做官没几年便病逝,孙氏也因此成了寡妇。

八、孙策长相?

正史上没有具体描写孙策的外貌,只在《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有记载:“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然后全传最后有一句评价他:“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从文句中可以推测出孙策属于那种年少英俊的勇士。但具体长什么样子,他没有画像留传下来。至于小说和插图等等,那都是后世人根据自己脑海里对孙策的美好印象,进行虚构创造出来的

九、孙策读音?

孙[sūn]  策〈cè):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

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十、三国,孙策传,孙策介绍?

  【三国志·孙策传】  策字伯符。坚初兴义兵,策将母徙居舒,与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间人咸向之。(江表传曰:坚为朱俊所表,为佐军,留家著寿春。策年十馀岁,已交结知名,声誉发闻。有周瑜者,与策同年,亦英达夙成,闻策声闻,自舒来造焉。便推结分好,义同断金,劝策徙居舒,策从之。)坚薨,还葬曲阿。已乃渡江居江都。(魏书曰:策当嗣侯,让与弟匡。)  徐州牧陶谦深忌策。策舅吴景,时为丹杨太守,策乃载母徙曲阿,与吕范、孙河俱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兴平元年,从袁术。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吴历曰:初策在江都时,张纮有母丧。策数诣纮,咨以世务,曰:“方今汉祚中微,天下扰攘,英雄俊杰各拥众营私,未有能扶危济乱者也。先君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卒为黄祖所害。策虽暗稚,窃有微志,欲从袁扬州求先君馀兵,就舅氏於丹杨,收合流散,东据吴会,报雠雪耻,为朝廷外籓。君以为何如?”纮答曰:“既素空劣,方居衰绖之中,无以奉赞盛略。”策曰:“君高名播越,远近怀归。今日事计,决之於君,何得不纡虑启告,副其高山之望?若微志得展,血雠得报,此乃君之勋力,策心所望也。”因涕泣横流,颜色不变。纮见策忠壮内发,辞令慷慨,感其志言,乃答曰:“昔周道陵迟,齐、晋并兴;王室已宁,诸侯贡职。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雠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於桓、文,岂徒外籓而已哉?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策曰:“一与君同符合契,同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於君,策无复回顾之忧。”江表传曰:策径到寿春见袁术,涕泣而言曰:“亡父昔从长沙入讨董卓,与明使君会於南阳,同盟结好;不幸遇难,勋业不终。策感惟先人旧恩,欲自凭结,原明使君垂察其诚。”术甚贵异之,然未肯还其父兵。术谓策曰:“孤始用贵舅为丹杨太守,贤从伯阳为都尉,彼精兵之地,可还依召募。”策遂诣丹杨依舅,得数百人,而为泾县大帅祖郎所袭,几至危殆。於是复往见术,术以坚馀兵千馀人还策。)太傅马日磾杖节安集关东,在寿春以礼辟策,表拜怀义校尉,术大将乔蕤、张勋皆倾心敬焉。术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策骑士有罪,逃入术营,隐於内厩。策指使人就斩之,讫,诣术谢。术曰:“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由是军中益畏惮之。术初许策为九江太守,已而更用丹杨陈纪。后术欲攻徐州,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三万斛。康不与,术大怒。策昔曾诣康,康不见,使主簿接之。策尝衔恨。术遣策攻康,谓曰:“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术复用其故吏刘勋为太守,策益失望。先是,刘繇为扬州刺史,州旧治寿春。寿春,术已据之,繇乃渡江治曲阿。时吴景尚在丹杨,策从兄贲又为丹杨都尉,繇至,皆迫逐之。景、贲退舍历阳。繇遣樊能、于麋、陈横屯江津,张英屯当利口,以距术。术自用故吏琅邪惠衢为扬州刺史,更以景为督军中郎将,与贲共将兵击英等,连年不克。策乃说术,乞助景等平定江东。(江表传曰:策说术云:“家有旧恩在东,原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匡济汉室。”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故许之。)术表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兵财千馀,骑数十匹,宾客原从者数百人。  比至历阳,众五六千。策母先自曲阿徙於历阳,策又徙母阜陵,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江表传曰:策渡江攻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是岁兴平二年也。时彭城相薛礼、下邳相笮融依繇为盟主,礼据秣陵城,融屯县南。策先攻融,融出兵交战,斩首五百馀级,融即闭门不敢动。因渡江攻礼,礼突走,而樊能、于麋等复合众袭夺牛渚屯。策闻之,还攻破能等,获男女万馀人。复下攻融,为流矢所中,伤股,不能乘马,因自舆还牛渚营。或叛告融曰:“孙郎被箭已死。”融大喜,即遣将于兹乡策。策遣步骑数百挑战,设伏於后,贼出击之,锋刃未接而伪走,贼追入伏中,乃大破之,斩首千馀级。策因往到融营下,令左右大呼曰:“孙郎竟云何!”贼於是惊怖夜遁。融闻策尚在,更深沟高垒,缮治守备。策以融所屯地势险固,乃舍去,攻破繇别将於海陵,转攻湖孰、江乘,皆下之。)  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江表传曰:策时年少,虽有位号,而士民皆呼为孙郎。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及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竞以牛酒诣军。刘繇既走,策入曲阿劳赐将士,遣将陈宝诣阜陵迎母及弟。发恩布令,告诸县:“其刘繇、笮融等故乡部曲来降首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不乐者,勿强也。”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馀人,马千馀匹,威震江东,形势转盛。)吴人严白虎等众各万馀人,处处屯聚。吴景等欲先击破虎等,乃至会稽。策曰:“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渡浙江,据会稽,屠东冶,乃攻破虎等。(吴录曰:时有乌程邹他、钱铜及前合浦太守嘉兴王晟等,各聚众万馀或数千。引兵扑讨,皆攻破之。策母吴氏曰:“晟与汝父有升堂见妻之分,今其诸子兄弟皆已枭夷,独馀一老翁,何足复惮乎?”乃舍之,馀咸族诛。策自讨虎,虎高垒坚守,使其弟舆请和。许之。舆请独与策会面约。既会,策引白刃斫席,舆体动,策笑曰:“闻卿能坐跃,剿捷不常,聊戏卿耳!”舆曰:“我见刃乃然。”策知其无能也,乃以手戟投之,立死。舆有勇力,虎众以其死也,甚惧。进攻破之。虎奔馀杭,投许昭於虏中。程普请击昭,策曰:“许昭有义於旧君,有诚於故友,此丈夫之志也。”乃舍之。臣松之案:许昭有义於旧君,谓济盛宪也,事见后注。有诚於故友,则受严白虎也。)尽更置长吏,策自领会稽太守,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分豫章为庐陵郡,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丹杨朱治为吴郡太守。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主。(江表传曰:策遣奉正都尉刘由、五官掾高承奉章诣许,拜献方物。)时袁术僭号,策以书责而绝之。(吴录载策使张纮为书曰:“盖上天垂司过之星,圣王建敢谏之鼓,设非谬之备,急箴阙之言,何哉?凡有所长,必有所短也。去冬传有大计,无不悚惧;旋知供备贡献,万夫解惑。顷闻建议,复欲追遵前图,即事之期,便有定月。益使怃然,想是流妄;设其必尔,民何望乎?曩日之举义兵也,天下之士所以响应者,董卓擅废置,害太后、弘农王,略烝宫人,发掘园陵,暴逆至此,故诸州郡雄豪闻声慕义。神武外振,卓遂内歼。元恶既毙,幼主东顾,俾保傅宣命,欲令诸军振旅,於河北通谋黑山,曹操放毒东徐,刘表称乱南荆,公孙瓒炰烋北幽,刘繇决力江浒,刘备争盟淮隅,是以未获承命櫜弓戢戈也。今备、繇既破,操等饥馁,谓当与天下合谋,以诛丑类。舍而不图,有自取之志,非海内所望,一也。昔成汤伐桀,称有夏多罪;武王伐纣,曰殷有罪罚重哉。此二王者,虽有圣德,宜当君世;如使不遭其时,亦无繇兴矣。幼主非有恶於天下,徒以春秋尚少,胁於强臣,若无过而夺之,惧未合於汤、武之事,二也。卓虽狂狡,至废主自与,亦犹未也,而天下闻其桀虐,攘臂同心而疾之,以中土希战之兵,当边地劲悍之虏,所以斯须游魂也。今四方之人,皆玩敌而便战斗矣,可得而胜者,以彼乱而我治,彼逆而我顺也。见当世之纷若,欲大举以临之,适足趣祸,三也。天下神器,不可虚干,必须天赞与人力也。殷汤有白鸠之祥,周武有赤乌之瑞,汉高有星聚之符,世祖有神光之徵,皆因民困悴於桀、纣之政,毒苦於秦、莽之役,故能芟去无道,致成其志。今天下非患於幼主,未见受命之应验,而欲一旦卒然登即尊号,未之或有,四也。天子之贵,四海之富,谁不欲焉?义不可,势不得耳。陈胜、项籍、王莽、公孙述之徒,皆南面称孤,莫之能济。帝王之位,不可横冀,五也。幼主岐嶷,若除其逼,去其鲠,必成中兴之业。夫致主於周成之盛,自受旦、奭之美,此诚所望於尊明也。纵使幼主有他改异,犹望推宗室之谱属,论近亲之贤良,以绍刘统,以固汉宗。皆所以书功金石,图形丹青,流庆无穷,垂声管纮。舍而不为,为其难者,想明明之素,必所不忍,六也。五世为相,权之重,势之盛,天下莫得而比焉。忠贞者必曰宜夙夜思惟,所以扶国家之踬顿,念社稷之危殆,以奉祖考之志,以报汉室之恩。其忽履道之节而强进取之欲者,将曰天下之人非家吏则门生也,孰不从我?四方之敌非吾匹则吾役也,谁能违我?盍乘累世之势,起而取之哉?二者殊数,不可不详察,七也。所贵於圣哲者,以其审於机宜,慎於举措。若难图之事,难保之势,以激群敌之气,以生众人之心,公义故不可,私计又不利,明哲不处,八也。世人多惑於图纬而牵非类,比合文字以悦所事,苟以阿上惑众,终有后悔者,自往迄今,未尝无之,不可不深择而熟思,九也。九者,尊明所见之馀耳,庶备起予,补所遗忘。忠言逆耳,幸留神听!”典略云张昭之辞。臣松之以为张昭虽名重,然不如纮之文也,此书必纮所作。)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江表传曰:建安二年夏,汉朝遣议郎王誧奉戊辰诏书曰:“董卓逆乱,凶国害民。先将军坚念在平讨,雅意未遂,厥美著闻。策遵善道,求福不回。今以策为骑都尉,袭爵乌程侯,领会稽太守。”又诏敕曰:“故左将军袁术不顾朝恩,坐创凶逆,造合虚伪,欲因兵乱,诡诈百姓,闻其言以为不然。定得使持节平东将军领徐州牧温侯布上术所造惑众妖妄,知术鸱枭之性,遂其无道,修治王宫,署置公卿,郊天祀地,残民害物,为祸深酷。布前后上策乃心本朝,欲还讨术,为国效节,乞加显异。夫县赏俟功,惟勤是与,故便宠授,承袭前邑,重以大郡,荣耀兼至,是策输力竭命之秋也。其亟与布及行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戮力一心,同时赴讨。”策自以统领兵马,但以骑都尉领郡为轻,欲得将军号,及使人讽誧,誧便承制假策明汉将军。是时,陈瑀屯海西,策奉诏治严,当与布、瑀参同形势。行到钱塘,瑀阴图袭策,遣都尉万演等密渡江,使持印传三十馀纽与贼丹杨、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诸险县大帅祖郎、焦已及吴郡乌程严白虎等,使为内应,伺策军发,欲攻取诸郡。策觉之,遣吕范、徐逸攻瑀於海西,大破瑀,获其吏士妻子四千人。山阳公载记曰:瑀单骑走冀州,自归袁绍,绍以为故安都尉。吴录载策上表谢曰:“臣以固陋,孤持边陲。陛下广播高泽,不遗细节,以臣袭爵,兼典名郡。仰荣顾宠,所不克堪。兴平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於吴郡曲阿得袁术所呈表,以臣行殄寇将军;至被诏书,乃知诈擅。虽辄捐废,犹用悚悸。臣年十七,丧失所怙,惧有不任堂构之鄙,以忝析薪之戒,诚无去病十八建功,世祖列将弱冠佐命。臣初领兵,年未弱冠,虽驽懦不武,然思竭微命。惟术狂惑,为恶深重。臣凭威灵,奉辞罚罪,庶必献捷,以报所授。”臣松之案:本传云孙坚以初平三年卒,策以建安五年卒,策死时年二十六,计坚之亡,策应十八,而此表云十七,则为不符。张璠汉纪及吴历并以坚初平二年死,此为是而本传误也。江表传曰:建安三年,策又遣使贡方物,倍於元年所献。其年,制书转拜讨逆将军,改封吴侯。后术死,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将其众欲就策,庐江太守刘勋要击,悉虏之,收其珍宝以归。策闻之,伪与勋好盟。勋新得术众,时豫章上缭宗民万馀家在江东,策劝勋攻取之。勋既行,策轻军晨夜袭拔庐江,勋众尽降,勋独与麾下数百人自归曹公。江表传曰:策被诏敕,与司空曹公、卫将军董承、益州牧刘璋等并力讨袁术、刘表。军严当进,会术死,术从弟胤、女婿黄猗等畏惧曹公,不敢守寿春,乃共舁术棺柩,扶其妻子及部曲男女,就刘勋於皖城。勋粮食少,无以相振,乃遣从弟偕告籴於豫章太守华歆。歆郡素少谷,遣吏将偕就海昏上缭,使诸宗帅共出三万斛米以与偕。偕往历月,才得数千斛。偕乃报勋,具说形状,使勋来袭取之。勋得偕书,使潜军到海昏邑下。宗帅知之,空壁逃匿,勋了无所得。时策西讨黄祖,行及石城,闻勋轻身诣海昏,便分遣从兄贲、辅率八千人於彭泽待勋,自与周瑜率二万人步袭皖城,即克之,得术百工及鼓吹部曲三万馀人,并术、勋妻子。表用汝南李术为庐江太守,给兵三千人以守皖,皆徙所得人东诣吴。贲、辅又於彭泽破勋。勋走入楚江,从寻阳步上到置马亭,闻策等已克皖,乃投西塞。至沂,筑垒自守,告急於刘表,求救於黄祖。祖遣太子射船军五千人助勋。策复就攻,大破勋。勋与偕北归曹公,射亦遁走。策收得勋兵二千馀人,船千艘,遂前进夏口攻黄祖。时刘表遣从子虎、南阳韩晞将长矛五千,来为黄祖前锋。策与战,大破之。吴录载策表曰:“臣讨黄祖,以十二月八日到祖所屯沙羡县。刘表遣将助祖,并来趣臣。臣以十一日平旦部所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领桂阳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领零陵太守行荡寇中郎将程普、行奉业校尉孙权、行先登校尉韩当、行武锋校尉黄盖等同时俱进。身跨马栎陈,手击急鼓,以齐战势。吏士奋激,踊跃百倍,心精意果,各竞用命。越渡重堑,迅疾若飞。火放上风,兵激烟下,弓弩并发,流矢雨集,日加辰时,祖乃溃烂。锋刃所截,猋火所焚,前无生寇,惟祖迸走。获其妻息男女七人,斩虎、狼韩晞已下二万馀级,其赴水溺者一万馀口,船六千馀艘,财物山积。虽表未禽,祖宿狡猾,为表腹心,出作爪牙,表之鸱张,以祖气息,而祖家属部曲,扫地无馀,表孤特之虏,成鬼行尸。诚皆圣朝神武远振,臣讨有罪,得效微勤。”)是时哀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吴历曰:曹公闻策平定江南,意甚难之,常呼“猘儿难与争锋也”。)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为子章取贲女,皆礼辟策弟权、翊,又命扬州刺史严象举权茂才。  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吴录曰:时有高岱者,隐於馀姚,策命出使会稽丞陆昭逆之,策虚己候焉。闻其善左传,乃自玩读,欲与论讲。或谓之曰:“高岱以将军但英武而已,无文学之才,若与论传而或云不知者,则某言符矣。”又谓岱曰:“孙将军为人,恶胜己者,若每问,当言不知,乃合意耳。如皆辨义,此必危殆。”岱以为然,及与论传,或答不知。策果怒,以为轻己,乃囚之。知交及时人皆露坐为请。策登楼,望见数里中填满。策恶其收众心,遂杀之。岱字孔文,吴郡人也。受性聪达,轻财贵义。其友士拔奇,取於未显,所友八人,皆世之英伟也。太守盛宪以为上计,举孝廉。许贡来领郡,岱将宪避难於许昭家,求救於陶谦。谦未即救,岱憔悴泣血,水浆不入口。谦感其忠壮,有申包胥之义,许为出军,以书与贡。岱得谦书以还,而贡已囚其母。吴人大小皆为危竦,以贡宿忿,往必见害。岱言在君则为君,且母在牢狱,期於当往,若得入见,事自当解。遂通书自白,贡即与相见。才辞敏捷,好自陈谢,贡登时出其母。岱将见贡,语友人张允、沈?昬令豫具船,以贡必悔,当追逐之。出便将母乘船易道而逃。贡须臾遣人追之,令追者若及於船,江上便杀之,已过则止。使与岱错道,遂免。被诛时,年三十馀。江表传曰: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策尝於郡城门楼上,集会诸将宾客,吉乃盛服杖小函,漆画之,名为仙人铧,趋度门下。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者禁呵不能止。策即令收之。诸事之者,悉使妇女入见策母,请救之。母谓策曰:“于先生亦助军作福,医护将士,不可杀之。”策曰:“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诸将复连名通白事陈乞之,策曰:“昔南阳张津为交州刺史,舍前圣典训,废汉家法律,尝著绛帕头,鼓琴烧香,读邪俗道书,云以助化,卒为南夷所杀。此甚无益,诸君但未悟耳。今此子已在鬼箓,勿复费纸笔也。”即催斩之,县首於巿。诸事之者,尚不谓其死而云尸解焉,复祭祀求福。志林曰:初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师于吉所得神书於曲阳泉水上,白素朱界,号太平青领道,凡百馀卷。顺帝至建安中,五六十岁,于吉是时近已百年,年在耄悼,礼不加刑。又天子巡狩,问百年者,就而见之,敬齿以亲爱,圣王之至教也。吉罪不及死,而暴加酷刑,是乃谬诛,非所以为美也。喜推考桓王之薨,建安五年四月四日。是时曹、袁相攻,未有胜负。案夏侯元让与石威则书,袁绍破后也。书云:“授孙贲以长沙,业张津以零、桂。”此为桓王於前亡,张津於后死,不得相让,譬言津之死意矣。臣松之案:太康八年,广州大中正王范上交广二州春秋。建安六年,张津犹为交州牧。江表传之虚如志林所云。搜神记曰:策欲渡江袭许,与吉俱行。时大旱,所在熇厉。策催诸将士使速引船,或身自早出督切,见将吏多在吉许,策因此激怒,言:“我为不如于吉邪,而先趋务之?”便使收吉。至,呵问之曰:“天旱不雨,道涂艰涩,不时得过,故自早出,而卿不同忧戚,安坐船中作鬼物态,败吾部伍,今当相除。”令人缚置地上暴之,使请雨,若能感天日中雨者,当原赦,不尔行诛。俄而云气上蒸,肤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总至,溪涧盈溢。将士喜悦,以为吉必见原,并往庆慰。策遂杀之。将士哀惜,共藏其尸。天夜,忽更兴云覆之;明旦往视,不知所在。案江表传、搜神记于吉事不同,未详孰是。)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江表传曰:广陵太守陈登治射阳,登即瑀之从兄子也。策前西征,登阴复遣间使,以印绶与严白虎馀党,图为后害,以报瑀见破之辱。策归,复讨登。军到丹徒,须待运粮。策性好猎,将步骑数出。策驱驰逐鹿,所乘马精骏,从骑绝不能及。初,吴郡太守许贡上表於汉帝曰:“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於外必作世患。”策候吏得贡表,以示策。策请贡相见,以责让贡。贡辞无表,策即令武士绞杀之。贡奴客潜民间,欲为贡报雠。猎日,卒有三人即贡客也。策问:“尔等何人?”答云:“是韩当兵,在此射鹿耳。”策曰:“当兵吾皆识之,未尝见汝等。”因射一人,应弦而倒。馀二人怖急,便举弓射策,中颊。后骑寻至,皆刺杀之。九州春秋曰:策闻曹公北征柳城,悉起江南之众,自号大司马,将北袭许,恃其勇,行不设备,故及於难。孙盛异同评曰:凡此数书,各有所失。孙策虽威行江外,略有六郡,然黄祖乘其上流,陈登间其心腹,且深险强宗,未尽归复,曹、袁虎争,势倾山海,策岂暇远师汝、颍,而迁帝於吴、越哉?斯盖庸人之所鉴见,况策达於事势者乎?又案袁绍以建安五年至黎阳,而策以四月遇害,而志云策闻曹公与绍相拒於官渡,谬矣。伐登之言,为有证也。又江表传说策悉识韩当军士,疑此为诈,便射杀一人。夫三军将士或有新附,策为大将,何能悉识?以所不识,便射杀之,非其论也,又策见杀在五年,柳城之役在十二年,九州春秋乖错尤甚矣。臣松之案:傅子亦云曹公征柳城,将袭许。记述若斯,何其疏哉!然孙盛所讥,未为悉是。黄祖始被策破,魂气未反,但刘表君臣本无兼并之志,虽在上流,何办规拟吴会?策之此举,理应先图陈登,但举兵所在,不止登而已。于时强宗骁帅,祖郎、严虎之徒,禽灭已尽,所馀山越,盖何足虑?然则策之所规,未可谓之不暇也。若使策志获从,大权在手,淮、泗之间,所在皆可都,何必毕志江外,其当迁帝於扬、越哉?案魏武纪,武帝以建安四年已出屯官渡,乃策未死之前,久与袁绍交兵,则国志所云不为谬也。许贡客。无闻之小人,而能感识恩遇,临义忘生,卒然奋发,有侔古烈矣。诗云:“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贡客其有焉。)创甚,请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呼权佩以印绶,谓曰:“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至夜卒,时年二十六。(吴历曰:策既被创,医言可治,当好自将护,百日勿动。策引镜自照,谓左右曰:“面如此,尚可复建功立事乎?”椎几大奋,创皆分裂,其夜卒。搜神记曰:策既杀于吉,每独坐,彷佛见吉在左右,意深恶之,颇有失常。后治创方差,而引镜自照,见吉在镜中,顾而弗见,如是再三,因扑镜大叫,创皆崩裂,须臾而死。)  权称尊号,追谥策曰长沙桓王,封子绍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绍卒,子奉嗣。孙皓时,讹言谓奉当立,诛死。  评曰:孙坚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义俭矣。(孙盛曰:孙氏兄弟皆明略绝群。创基立事,策之由也,自临终之日,顾命委权。夫意气之间,犹有刎颈,况天伦之笃爱,豪达之英鉴,岂吝名号於既往,违本情之至实哉?抑将远思虚盈之数,而慎其名器者乎?夫正本定名,为国之大防;杜绝疑贰,消衅之良谟。是故鲁隐矜义,终致羽父之祸;宋宣怀仁,卒有殇公之哀。皆心存小善,而不达经纶之图;求誉当年,而不思贻厥之谋。可谓轻千乘之国,蹈道则未也。孙氏因扰攘之际,得奋其纵横之志,业非积德之基,邦无磐石之固,势一则禄祚可终,情乖则祸乱尘起,安可不防微於未兆,虑难於将来?壮哉!策为首事之君,有吴开国之主;将相在列,皆其旧也,而嗣子弱劣,析薪弗荷,奉援则鲁桓、田巿之难作,崇之则与夷、子冯之祸兴。是以正名定本,使贵贱殊邈,然后国无陵肆之责,后嗣罔猜忌之嫌,群情绝异端之论,不逞杜觊觎之心;於情虽违,於事虽俭,至於括囊远图,永保维城,可谓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者也。陈氏之评,其未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