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中国能生产14nm芯片的公司?

促天科技 2025-02-27 17:53 0 0条评论

一、中国能生产14nm芯片的公司?

目前中国有这样的技术生产14nm的芯片公司,比如中芯国际

二、14nm芯片我国可以生产吗?

目前中国本土厂商中已经实现了14nm芯片的量产。 早在2019年,中芯国际就宣布已经成功试产14nm芯片,并于2020年开始量产。据了解,中芯国际的14nm芯片采用的是FinFET工艺,性能和功耗与台积电的16nm芯片相当。此外,长江存储也在2020年宣布成功试产了14nm NAND闪存芯片,预计将在2021年开始量产。

三、14nm芯片是最早什么时间生产的?

2014年,要知道英特尔的14nm工艺的芯片在2014年就推出来了,那时候是第5代酷睿,代号为Boradwell,采用的就是14nm工艺。

14nm芯片是什么年代

2.14nm芯片中国可以自己做吗

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带来了全球缺芯的后遗症,成熟制程芯片的需求直接出现了大爆发。本来,一个千年难遇的时代红利,可惜美国的一纸规则,我国半导体终究还是辜负了这大好春光。

但是,我国没有放弃,没有沉沦,没有重新上演日本的失落,依旧在忧患中不断发展,在忧患中不断进步,终于,在芯片领域,还是爬上了几个峰腰。

四、14nm芯片多大?

大概一百平方毫米出头。

14纳米芯片常见的大概是一百平方毫米左右。一般来说高制程的芯片常用于移动端,而移动设备基本对空间限制非常严格,所以像手机平板这类设备的芯片都很小,一般就是一百平方毫米出头。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手机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只能提高制程以获得更强的运算能力,而芯片面积基本是保持在一百平方毫米左右不变。

五、14nm芯片用途?

14nm芯片主要用于高端消费电子产品、人工智能芯片、应用处理器、车载电子等,这类芯片正成为本土Fabless的主流需求。

在物联网兴起、半导体产业转移、摩尔定律趋缓的背景之下,虽然2019年中芯国际就已经量产14nm工艺,但若能实现完全自主可控的14nm,则具有非凡的产业意义。

六、14nm芯片有多大?

不到一个指甲盖的大小。

14纳米是一个非常细微的工艺制成等级,精度相当于1‰根头发丝,即便继承了近20亿个电子管,最终成型的面积也不过一个指甲盖的大小。

拓展:14纳米实际上是芯片工艺制成的一个分界点。14纳米及以上可以采用蚀刻的方式,而14纳米及以下就只能采用光刻。

七、14nm芯片有哪些?

14nm芯片有高通625,高通660,高通670,麒麟710处理器等。

因为这个纳米制造基本上都出现在他的终端处理器上面,而旗舰处理器一般都采用了十纳米的制造工艺,所以他们的性能其实都一般般,但是他们的功耗控制的相当优秀。

八、14nm芯片是哪家企业准备好了生产?

14nm芯片是中芯国际准备好了生产。

全球能生产14nm芯片的也就那么几家,台积电、三星、英特尔,日本的尼康大致也能到这个程度但没什么成本和规模优势。再就是中芯国际可以制造14nm芯片,技术上已经成熟,良品率有保证,就差量产了,估计生产线2022年能全面投产。

九、14nm芯片的手机有哪些?

14你们芯片高通骁龙有820和625。高通骁龙820处理器的智能手机包含:努比亚Z11,三星S7/S7 edge,HTC 10,Sony Xperia XZ,一加三,小米5,LG G5,乐Max 2,乐Max Pro ZUK Z2/Z2 Pro,中兴天机7,vivo Xplay5旗舰版等。

高通骁龙625处理器的智能手机包含:红米4高配版,OPPO R9s,华为Nova,nubia Z11 miniS,三星Galaxy C7等。

十、国产90nm光刻机能生产14nm的芯片吗?

最近,上海传出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大意是“14纳米先进工艺规模实现量产”;

消息一经传出,大家纷纷猜测90nm国产光刻机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让国产光刻机再次走进人们热议视线。

光刻机又称掩模对准曝光机,是芯片加工过程中用于去除“晶圆表面涂抹的光刻胶”的一种重要设备。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光刻机分为两大类,一是EUV光刻机、二是DUV光刻机,前者目前是最先进的光刻机,能制造5nm的高端芯片,也只有荷兰的ASML才掌握。

受限于出口限制,目前国内尚没有一台EUV光刻机,但我们有DUV光刻机,其中上海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光刻机的代表企业。

上海微电生产的光刻机,目前处于90nm水平。虽然较ASML仍有较大的差距,但纵观国内,比起国内其他半导体公司仍停留在200nm工艺,上海微电绝对是行业翘楚。

上海微电所生产的国产SMEE200系列光刻机,几乎是国内光刻机“先进”的代名词。

9月14日,“上海发布”发布了一则消息,提到14nm芯片实现量产。

结合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光刻机是90nm,不少人大呼上海微电以90nm光刻机为平台,可以实现14nm芯片生产了,国产芯片行业再迎跨越,振奋不已。

那么实打实地说,90nm光刻机真的能生产14nm制程的芯片吗?14nm芯片的量产,真的得益于上海微电自产的光刻机吗?

关于这一问题,大家先要走出一个误区,不要误认为只有14nm的光刻机才可以生产14nm制程的芯片,理论上90nm光刻机是可以生产90nm制程以下的芯片的。

这一原理类似于照相机的底片,发烧友应该知道,底片经过多次曝光,是可以得到更清晰照片的。

以这个原理为基础,90nm的光刻机,在生产芯片时,倘若经过两次“曝光”,理论上可以生产出45nm的芯片;以此类推,经曝光三次,22nm的芯片就生成了。

当然,理论归理论,在“无限”曝光能得到更短制程芯片的同时,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良品率”。

事实上,曝光次数越多,那么良品率就越低,即便经4次曝光能生产出14nm的芯片,大部分芯片也无法用于“实战”,说白了就是废品。

所以,90nm光刻机用于生产14nm芯片,理论上可行,但鉴于较低的良品率,实际用于量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毕竟要考虑到“合格率”。

再就是即便不计良品率,采用多次曝光的方式来缩短芯片的制程,恐怕成本上也吃不消。事实上曝光次数越多,成本就会随之陡增。对比起来,与其自产,还不如进口,毕竟高昂的成本也是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无论是站在良品率还是成本的角度上,14nm芯片实现量产的功劳恐怕是不能算在国90nm光刻机的头上的。

既然实践中,90nm国产光刻机用于量产14nm芯片的可能性几乎为0,那么此次上海宣布14nm芯片实现量产,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得益于谁呢?

结合以往的消息,早在去年的时候,国内半导体行业龙头中芯国际就传出已向ASML公司采购价值11亿美元光刻机的消息。

据悉,采购的这批光刻机是深紫外线光刻机,也就是248nm、193nm光源为核心部件的光刻机,虽然距EUV光刻机有较大的技术差距,但算得上是ASML公司的二线产品,理论上能用于生产0-130nm制程的芯片,14nm制程芯片实现量产自然不在话下。

另外,今年第一季度的时候,荷兰ASML就已经向中芯国际交付了23台DUV光刻机。也正是得益于23台光刻机的交付,中芯国际才宣称14nm工艺芯片实现量产。

综合以上消息推测,此次实现14nm制程芯片的量产,很有可能利用的还是进口光刻机,而非上海微电国产的90nm光刻机。

当然,以上也仅限于猜测,实际上早在2021年底,一条“低调”的消息是上海微电即将交付28nm光刻机,而28nm光刻机理论上经两次曝光后,是可以量产24nm芯片的,虽然良品率较低、成本微高。

不排除上海微电已经掌握生产28nm光刻机并交付市场的可能性,以此用于14nm芯片的量产。

当然,现在公开消息显示上海微电对外宣称的最先进光刻机依然停留在90nm。

综上来说,无论是14nm芯片量产的消息,还是上海微电在光刻机国产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这都值得我们兴奋。但事实求是地说,真让90nm国产光刻机去量产14nm芯片,恐怕是不现实的。

当然大家也不要过度的悲观,实际上即便5nm芯片是目前几乎最先进的技术,我们尚不掌握,但从市场角度而言,能用到5nm及以下制程芯片的领域很窄,实际上结合2020年的相关统计,应用14nm及以上工艺的芯片占全球芯片市场的82%左右,这才是主流市场。而一旦我们实现了14nm芯片的量产,理论上我们可以在主流制程芯片市场上角逐和竞争。

光刻机和芯片领域我们起步较晚,当下又遭遇了技术封锁,但我们的信心是存在的,不会仅限于14nm芯片的量产,我们一向能在打压中实现突破,想必将来,我们一定能迎头赶上,5nm、3nm都不在话下,当然这需要长期的追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