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装电脑主板,芯片等的安装?
1,芯片相同,主板品牌型号相同,系统确实不用重新安装。但要保证bios设置里的硬盘设置是同样的,如果之前是IDE,就不能AHCI。
2,芯片相同,主板品牌型号不同,可能你需要安装一些usb驱动或者网卡驱动或者声卡驱动,因为每家厂商的用料不同,不然会造成一些正常的功能无法使用,比如听歌没声音。最后还是要保证bios硬盘设置相同
二、俄罗斯为什么不怕美国在操作系统、芯片等领域的「制裁」?
首先你要搞清楚,美国在操作系统、芯片等行业制裁中国,只是针对经济领域。对军事领域的影响,几乎是0。
就拿芯片来说,高制程的芯片,其实都是用来搞市场的。军用芯片,并不需要高制程。
提高制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把晶体管做的非常小。这样在一块芯片上,就可以集成更多的晶体管。性能就会更强。
如果我不能把晶体管做小,那我可不可以把芯片尺寸放大?
就像在一张纸上写字,为了写满更多的字,所以你把每个字都写得非常小。我写不出这么小的字,但我可以换张大纸来写啊。
之所以要把制程提高,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要把芯片装在手机里。手机空间太小,放大芯片尺寸就装不下了,所以才需要提高制程。
而晶体管做的太小,其实也有很多弊端。比如抗干扰能力差,容易出现量子隧穿效应等。这在军事上都是非常致命的问题。
如果在两块芯片上,集成同样多的晶体管,那么两块芯片的算力就大致相当。采用低制程,在可靠性、稳定性、抗电磁、抗辐射、寿命、价格、品控方面都有优势。而采用高制程,除了尺寸小和温度低,还真没半点好处。
所以你会发现,笔记本电脑的芯片,制程会比台式机高。而手机芯片,制程又比笔记本高。内部空间越小,芯片制程就越高。
而军用设备,内部空间一般都很大,所以制程一般都不会太高。在空间宽裕、散热条件良好的前提下,其实制程低才是优点。
不仅中国武器的芯片制程低,美国武器的芯片制程也同样很低。
举个稍微极端的例子,F22和F35战斗机,里面用的POWERPPC芯片,是0.6微米制程的。也就是600纳米。
若是制程=战斗力的话,只掌握14纳米量产能力的美国,号称头号军事强国。已经突破5纳米,甚至3纳米工艺的台湾,军事水平却在东亚地区排名垫底。
这件事你怎么看?
只有32纳米制程能力的日本,对韩国发动了半导体贸易战。韩国半导体产业拥有7纳米量产工艺,却连连惨败,毫无还手之力。
这件事你又怎么看?
而操作系统方面,美国的所谓制裁,就更苍白无力了。
说到操作系统,你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Windows、Mac OS、Ubuntu、CentOS这些吧?
然而这些操作系统,都是针对X86架构CPU的操作系统。也就是英特尔和AMD的CPU。
以中国为例,只要涉及国防、航天等高科技项目,相关的设备使用的CPU,并不是X86架构。
比如神威太湖之光,这个超级计算机你听过吧?
在全球超级计算机排行榜上,它曾经多年霸占第一名,直到前年才被超越。
它用的CPU,叫做申威26010。CPU架构叫K7。
连CPU架构都不是X86,操作系统自然也不会是前面那些了。它的操作系统,名叫“神威睿思”。
当然,本质上也是在Linux内核基础上搞出来的,但这就不存在所谓卡脖子问题了。
而且吧,有件事也许会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其实在很久以前,中国就拿到了Windows的源码。对于中国政府来说,Windows其实一直都是开源的!!
还是比尔盖茨专程上交源码,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接见的。
你不相信?
给你看2003年央视官网的新闻:
http://www.cctv.com/lm/776/11/82444.html所以网上炒作的所谓“Windows威胁国家安全”问题,完全就是个伪命题。
连二炮都在用,你有什么可担心的?
归根结底,无论光刻机,还是制程工艺,都根本卡不住中国的脖子。
被卡住的,只是中国手机市场的脖子。
会在芯片领域,被千方百计卡脖子,恰恰因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手机消费国。卡一卡,就有白花花的银子。
而且吧,中国也并非没办法翻盘。特朗普是怎么制裁华为的,大家都有看到吧?
美国电信运营商在通信设备市场采购的总体份额,占比还不到全球的25%。才这么点份额,就把华为打得连连喊疼。
你查过中国市场每年采购的芯片,占全球多少比重嘛?72%。
如果把特朗普对华为的那一套,用在世界上任何一家芯片企业身上,破产都是它唯一的选择。
中国为什么不效仿特朗普,直接把台积电搞死?
经营产业固然重要,但经营市场更加重要。产业不过是争夺市场的工具,没有市场,产业有什么用?
中国市场依然是个持续增长的市场,所以注重“开源”,继续引入投资,把饼做大。无论是哪里来的投资,只要加入这个市场,终归都进了中国市场的锅里。无论喜不喜欢,至少是件好事。岂能挡在锅前,拦着别人倒面粉?
而美国市场是个趋于饱和的市场,所以需要“节流”。饼的尺寸已经基本确定了,吃到谁的嘴里才是重点。所以才把“外人”拦在外面。
说完了市场,再说产业。。
中国的产业链规模很大,配套也很完整,但弱点在于中国企业出道太晚。40年前才开门做生意。
而欧美国家这些科技巨头们,已经在各自的领域布局一两百年了。中国企业取得技术突破的时间,自然比它们要晚得多。
于是这些巨头们可以在关键技术节点上,提前挖好坑,等着后来的中国企业掉进去。。。
比如成立于1847年的西门子、1865年的诺基亚、1876年的爱立信、1877年的AT&T、1890年的卡尔蔡司、1891年的飞利浦、1898年的阿尔卡特,它们不仅卡过中国的脖子,而且是从清朝就开始卡了。
至于俄罗斯为什么不怕?
因为俄罗斯没有手机产业啊。。。。
三、如何取出帕萨特直板钥匙的芯片等相关问题?
晕死你。。
这个太简单了。
你别担心,放心去做就是了,取出来丢在折叠钥匙里,用胶封住就行了。实在不放心。直接去钥匙店弄,百来块钱快速解决,何必担心
四、从物理原理出发,为什么芯片等半导体等电子元件不能忍受高温(100℃左右)?
原理上的东西另外几个答主说得比较清楚了,我补充一下应用相关的吧。
1.芯片也有可以耐高温的,是给特殊应用特别设计过的,如LT1210X标称的工作温度是–40°C to 175°C,一般达到这种温度范围的器件生产和测试成本都会很高,LT1210X参考报价接近$100,它的普通温度等级版本LT1210只要$10不到,对于普通应用,散热器值不值$90是需要考虑考虑的。
2.芯片性能的问题: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很多性能参数和温度的相关性极强,温度太高性能劣化到无法使用,就算器件忍受了高温没有坏,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也没什么意义。比如AD549这个运放,在高温下开环增益劣化了10倍左右,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已经不可接受了。
3.芯片可靠性问题:温度越高器件的工作寿命越短,半导体不是纯净的单质,里面掺杂了很多其他东西进去,这些东西随着时间也会慢慢扩散开来,温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快,性能劣化也越明显,也越容易失效(印象中是这样,如果不对请指出)。
4.电容的问题:也是跟材料有极大的关系。比如常用的高介电常数材质的多层瓷片电容,材质的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非常剧烈,看看AVX这个Y5V材质的电容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惊不惊险刺不刺激。那些拿塑料做介质的薄膜电容就更不耐高温,高温下塑料直接化了。电解电容也是极其不耐高温的,高温下电解液会加速干涸,有一条广为流传的经验法则是,工作温度每上升10℃,电解电容的寿命会减半。
5.电阻问题,电阻大概是最耐高温的电子元件吧...不过因为热胀冷缩的缘故,电阻值也会随温度变化,对于很多不关键的地方没啥,主要是高精度场合要命了。
6.各种辅材的问题:如塑料,有机物材料等,天生就不耐高温啊,芯片还在努力工作外壳先化了,也不好吧。
其实总结一下,主要问题不是电子元件不耐热,而是大部分材料的特性和温度的相关性太强了,针对特定环境设计出来的元件,无法忍受巨大的温度变化是很正常的,绝大多数的应用环境会把工作温度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没必要投入那么大的成本去设计生产宽温元件,少数特殊领域用特殊的元件就行了。如果题主真的想追根溯源,那还是由请各路材料学专业的朋友来答一下吧。
五、请问常用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二三级管,芯片等)到什么地方买?
推荐去唯样商城购买噢,唯样商城支持小批量发货。而且现在跟很多国外大厂有合作,像松下电器的很多新型混合电容器都在唯样有卖。
六、想做个2.0的功放,希望大家帮帮我选择芯片等?
个人比较喜欢LM1876,声底比LM1875清澈透明细腻,三段比较均衡自然,墙裂推荐!
七、可以使用门电路、集成逻辑芯片等器件设计组合逻辑电路。对还是错?
逻辑电路可分为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前者由最基本的“与门”电路、“或门”电路和“非门”电路组成,无记忆功能; 后者也由上述基本逻辑门电路组成,有记忆功能; 你说的比较含糊,但是没有错;八、基带芯片和cpu gpu等
技术解析:基带芯片与CPU/GPU的功能和差异
在如今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如此普及的时代,我们对于基带芯片、CPU和GPU这些术语不再陌生。它们是现代电子设备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功不可没。本文将深入探讨基带芯片与CPU/GPU之间的功能和差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在设备中的作用。
1. 基带芯片的功能
基带芯片,又称调制解调器芯片,是一种专用芯片,用于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调制和解调数据信号。它的主要功能如下:
- 调制解调:基带芯片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无线传输,并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 协议处理:基带芯片执行各种无线通信协议,如GSM、CDMA、LTE等,确保设备能够与网络进行正常通信。
- 射频控制:基带芯片控制设备的射频功能,包括频率选择、功率控制等,以保证信号质量和通信稳定性。
- 数据处理:基带芯片负责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包括解码、编码、错误校验等,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基带芯片是移动通信设备中的核心组件之一,直接决定了设备的通信能力和性能。
2. CPU的功能
CPU,即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和移动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通用处理器,负责执行设备的所有计算任务。CPU的功能如下:
- 指令执行:CPU根据指令集执行各种计算和逻辑操作,包括加减乘除、逻辑判断、跳转等。
- 数据处理:CPU负责处理和管理设备中的数据,包括内存访问、数据传输等操作。
- 调度和控制:CPU负责调度各个任务的执行顺序,并控制设备的整体运行。
- 缓存管理:CPU中包含多级缓存,用于加快数据访问和提高执行效率。
CPU是设备的大脑,承担着计算和控制的重要任务,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速度和响应能力。
3. GPU的功能
GPU,即图形处理器,是用于处理计算机图形和图像的特殊处理器。它在计算机图形渲染、游戏和多媒体应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GPU的主要功能如下:
- 图形渲染:GPU负责根据输入的图形数据进行测算和绘制,生成图像。
- 并行计算:GPU具有强大的并行运算能力,能够同时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和计算任务。
- 图像处理:GPU支持各种图像处理算法和特效,如纹理映射、光照效果、抗锯齿等。
- 多显示支持:GPU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显示器的图像输出,实现多屏幕显示。
GPU在游戏、设计、影视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能够提供流畅的图像显示和计算性能。
4. 基带芯片、CPU和GPU的差异
基带芯片、CPU和GPU在功能和应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 功能不同:基带芯片主要负责无线通信相关任务,CPU负责计算和控制任务,GPU负责图形和图像处理。
- 结构不同:基带芯片通常是单一功能芯片,集成了调制解调和通信协议处理等功能;CPU是一种通用处理器,集成了多个功能单元;GPU专注于图形和图像处理,具备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
- 应用场景不同:基带芯片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CPU适用于各类计算和控制任务;GPU主要应用于图形渲染、游戏和多媒体处理等领域。
综上所述,基带芯片、CPU和GPU虽然在设备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彼此之间的协同工作却使得现代设备能够高效地运行。只有充分理解它们的功能和差异,才能更好地为设备的选择和优化提供指导。
希望本文对您对基带芯片、CPU和GPU有更清晰的认识,并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它们的最大价值。
九、吸顶灯等芯片更换步骤图片
在维修吸顶灯等设备中,更换芯片是一项常见的维修任务。为了确保更换芯片的成功,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步骤。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吸顶灯等芯片更换步骤,并提供相关的图片,以帮助您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
步骤一:准备工作
在开始更换芯片之前,请确保您已经准备好了所有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包括:
- 替换芯片
- 烙铁
- 铅锡焊丝
- 镊子
- 热缩管
- 电线切割器
- 万用表
步骤二:拆卸吸顶灯
在拆卸吸顶灯之前,先断开吸顶灯的电源。然后,按照吸顶灯的拆卸说明,将吸顶灯拆卸下来。拆卸吸顶灯时需要小心,避免损坏灯具和其他零部件。
步骤三:取出原芯片
拆卸吸顶灯后,您将看到原芯片。使用镊子和烙铁,将原芯片从电路板上取下。请小心操作,避免损坏其他电路板上的元件。
步骤四:清理电路板
使用吸尘器或清洁剂清理电路板,确保电路板表面没有灰尘和杂物。这样可以确保新芯片与电路板的接触良好,并且可以避免电路板发生短路。
步骤五:安装新芯片
将新芯片安装到电路板上。在安装新芯片时,需要使用烙铁和铅锡焊丝将芯片焊接到电路板上。请注意,焊接时间不要过长,以免芯片受到损坏。
步骤六:测试吸顶灯
在安装新芯片后,重新安装吸顶灯,并将电源接通。使用万用表测试吸顶灯是否正常工作。如果吸顶灯正常工作,则维修任务完成。
总结
更换吸顶灯等设备的芯片是一项比较繁琐的任务,需要小心操作。在更换芯片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步骤。通过按照我们提供的步骤进行操作,并参考我们提供的图片,您可以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如果您对更换芯片的步骤还有疑问,欢迎联系我们的技术支持人员进行咨询。
十、macbookm3芯片值得等吗?
1 值得等2 因为macbookm3芯片是苹果公司新推出的一款芯片,相较于传统芯片更快、更省电。另外,使用该芯片的macbook外观更为轻薄,更加便携。因此,值得等待该芯片的发布。3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新发布的产品在初期通常会存在一些bug和问题,建议等待数月后购买使用,以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