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纸的演变过程图?

促天科技 2025-04-08 10:46 0 0条评论

一、纸的演变过程图?

纸,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用。

发展历程:

1.商周及以前:主要依靠结绳记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来作为书写材料,一直到商周时期。

2.春秋至秦:采用的是竹片和木片(即简牍)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

3.西汉时期:开始了纸的制作。1957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了一批称之为"灞桥纸"的实物,其制作年代当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

4.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质地细腻的”蔡侯纸“。至献帝时,东莱人左伯又对以往的造纸方法作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质量。他造的纸洁白,细腻,柔软,匀密,色泽光亮,纸质尤佳,世称"左伯纸",其中尤以五色花笺纸,高级书信纸为上。

5.魏晋时期: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纸面有明显的纹路,其纸紧薄而匀细。

6.隋唐时期:由于发明了雕版刷术,大大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造纸区域进一步扩大,名纸迭出,如益州的黄白麻纸,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的藤纸,均州的大模纸,蒲州的薄白纸,宣州的宣纸,硬黄纸,韶州的竹笺,临川的滑薄纸。唐代各地多以瑞香皮,栈香皮,楮皮,桑皮,藤皮,木芙蓉皮,青檀皮等韧皮纤维作为造纸原料,这种纸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

五代至宋:五代制纸业仍继续向前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此纸"滑如春水,细密如蚕茧,坚韧胜蜀笺,明快比剡楮"。

7.元朝时期:元代造纸业凋零,只在江南还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

8.明清时期:明代,造纸业才又兴旺发达起来,主要名品是宣纸,竹纸,宣德纸,松江潭笺。清代宣纸制造工艺进一步改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纸。各地造纸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种原料,制造的纸张名目繁多,在纸的加工技术方面,如施胶,加矾,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工艺,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 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笺,如描金银图案粉蜡笺,描金云龙考蜡笺,五彩描绘砑光蜡笺,印花图绘染色花笺,三色纸上采用粉彩加蜡砑光,再用泥金或泥银画出各种图案。笺纸的制作在清代已达到精美绝伦的程度。

二、五十音图演变过程?

其主要演变过程如下:

1. 起源于儒家的五十音。五十音是中国古代的一套字母表,用于标注汉语的音节和韵母,日语的五十音图就是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字母表系统。

2. 借鉴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五十音图中的每一个字母都是从拆解汉字中借鉴其笔画和结构演变而来的。如“あ”来自“安”的左半部,“い”来自“以”的上半部等。

3. 增加撇和捺两种笔画。原有的五十音只包含横、竖、斜三种笔画,日语的五十音图又增加了撇和捺两种笔画,使其更适用于标注日语的音节。

4. 重新分类和编排。五十音图对原有的五十音进行了重新分类和编排,将其系统化为元音、辅音和拼音三部分,并对每个部分的字母顺序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形成了现在的五十音图结构。

5. 不断修订和完善。五十音图在明治维新后进行了较大修订,去除了一些过时的字母,并新增了一些字母,使其更加完备和规范,并定型为现在的五十音图形式。

6. 随着日语发音的变化不断演变。五十音图在长期演变过程中,也随着日语语音的变迁进行了一定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标注现代日语的需要,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五十音图。

所以,五十音图是在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吸收中国五十音与汉字的优点,并结合日语自身语音特征,不断修订完善而成的一套科学的字母表,它标志着日语开始有自己的独立书写系统。

三、貌字的演变过程图?

字源演变过程图

“貌”,初见于金文中,形声字。小篆从頁(页),表示面容在头部,豹(bao)省声,以豹身的花纹明显表示人的面容显而易见。楷书从,是貌的本字,像人的头和肢体;豹省声。

本义是容貌。后来陆续在楚系简帛、说文中发现,“貌”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貌”的字源演变图如下:

貌的字源演变图

貌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拼音

mào

名词

面容,相貌,容貌

facial features;facial appearance;looks

貌团团、貌侵

貌甚寝。——明·魏禧《大铁椎传》

外表的形象,外观

outward appearance

貌为风厉、全貌

貌恭而心不服。——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神态,面部神情

expression;countenance

貌禅

貌若甚戚者。——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通“緢”。细微的丝

filament

简孚有众,惟貌有稽。——《书·吕刑》。《说文》引作“帷緢。”

副词

表面上

superficial;ostensible;seeming

貌受、貌是情非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古文〕《广韵》莫敎切《集韵》《韵会》《正韵》眉敎切,音。《说文》皃,颂仪也。

从人,白面,象人面形。籀文从豹,省作貌。《书·洪范》五事,一曰貌。《疏》貌是容仪,举身之大名也。

又《礼·郊特牲》委貌,周道也。《注》或谓委貌为冠。《後汉·舆服志》委貌以皁绢为之。

又《史记·游侠传赞》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旣乎。《注》荣名饰表称誉无极也。

又姓。《正字通》《战国策》:齐有貌辨。

又《五音集韵》莫角切,音瞀。《正韵》描画人物类其状曰貌。《唐书·后妃传》命工貌妃於别殿。

又与邈同。远也。《韩愈·月蚀诗》完完上天东。《考异》完完,诸本作貌貌。《集韵》或作䫉。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貌”字头,请参考“皃”字:)

颂仪也。从人,白象人面形。凡皃之属皆从皃。䫉,皃或从页,豹省声。貌,籒文皃从豹省。莫教切。

说文解字注

(皃)颂仪也。页部曰:颂,皃也。此曰皃,颂仪也。是爲转注。颂者今之容字。必言仪者,谓颂之仪度可皃象也。

凡容言其内,皃言其外。引伸之,凡得其状曰皃。析言则容皃各有当,如叔向曰貌不道容是也。

絫言则曰容貌,如动容貌斯远暴慢是也。从儿,白象面形。上非黑白字,乃象面也。莫教切。二部。凡皃之属皆从皃。

(䫉)皃或从,豹省声。按此葢易籒文之皃爲页。

(貌)籒文皃,从豸。大徐本作从豹省。今字皆用籒文。

四、亩字的演变过程图?

字源演变图如下:

 

详细释义

亩,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mǔ,最早见于西周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亩”的基本含义为中国土地面积市亩的通称,如亩级;引申含义为田垄,如亩丘。

在日常使用中,“亩”的用法一般是泛指农田,田地,如畎亩。

字源演变

“亩”字初见于西周金文,最终逐渐演变成楷书体简化版的“亩”。

量词

中国土地面积市亩的通称

畮,六尺为步,百步为畮。秦田二百四十步为畮。畮或从十久。——《说文》

名词

田垄

亩丘(有垄界的丘地)

我疆我理,南东其亩。——《诗·小雅·信南山》 

泛指农田,田地

亩陇(田野,农田)

又亲操耒耨以修畎亩。——《韩非子·说疑》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未收录“亩”字头,请参考“畮”字:

〔古文〕【唐韵】莫厚切【集韵】【韵会】莫后切,谋上声。司马法,六尺爲步,步百爲亩。秦孝公制,二百四十步爲亩。宋程颐曰:古者百亩,止当今之四十亩。今之百亩,当古之二百五十亩。

【书·盘庚】惰农自安,不昬作劳,不服田亩。【诗·小雅】南东其亩。【朱注】亩,垄也。

又丘名。【尔雅·释地】如亩亩丘。【注】丘有陇界,如田亩。【释名】亩丘,丘体满一亩之地也。【诗·小雅】杨园之道,猗于亩丘。【传】亩丘,丘名。

又地名。【左传·桓二年】晋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注】西河界休县南有地,名千亩。

又【韵补】叶莫补切,模上声。【班固·西都赋】士食旧德之名氏,农服先畴之畎亩。商循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规矩。

又叶满彼切,眉上声。【诗·豳风】饁彼南亩,田畯至喜。【屈原·离骚】余旣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说文】本作畮。

说文解字

六尺爲步,步百爲畮。从田声。畞,畮或从田、十、久。莫厚切〖注〗臣铉等曰:十,四方也。久声。

说文解字注

(畮)六尺爲步。步百爲畮。司马法如是。王制曰:方一里者爲田九百畮。谓方里而井。秦田二百四十步爲畮。秦孝公之制也。

商鞅开阡陌封疆。则邓展曰:古百步爲畮。汉时二百四十步爲畮。按汉因秦制也。从田每声。莫后切。古音在一部。

(畞)畮或从十久。十者,阡陌之制。久声也。每久古音皆在一部。今惟周礼作畮。五经文字曰:经典相承作。干禄字书曰:通、畞正。

五、彖字的演变过程图?

汉语汉字

“彖”,现代汉语规范三级字,普通话读音为tuàn,最早见于商朝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彖”的基本含义为《易经》中解释卦义的文字,如彖辞。

字源演变

“彖”,初见于商朝金文时代,后来陆续在楚系简帛、秦朝小篆中发现,“彖”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彖”的字源演变图如下:

彖的字源演变

tuàn

名词

《易经》中解释卦义的文字

a hog; a hedgehog; a porcupine

彖辞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通贯切【集韵】【韵会】土玩切【正韵】吐玩切,湍去声。【说文】豕走也。

又【广韵】易有彖象。【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说卦文言。【易·繫辞】彖者,言乎象者也。【注】彖总一卦之义也。

【又】彖者,材也。【注】材,才德也。彖言成卦之材,以统卦义也。【周易正义】彖,断也。断定一卦之义,所以名爲彖也。

又【类篇】赏氏切,音矢。豕属。

又敞尒切,音侈。义同。

说文解字

豕也。从彑从豕。读若弛。式视切〖注〗